我相信雲公你是有經驗的,交給你主持我放心。”
岑春渲略微有些驚詫,為了肅清軍隊的風紀,吳都督竟然不惜代價創辦一所專門的軍法學校,還要聘請國內國外的行家來任教?要知道被譽為粵軍心血的黃埔軍校至今也沒有聘請洋教,所有師資力量都是廣東舊有軍校的人力。他自然有些看不懂,為什麼吳都督對軍隊的風紀看重到如此地步?就目前而言,廣東軍隊的素質已經相當不錯了,有必要這般大刀闊斧的下重手嗎?他寧願吳都督把心思多放在全省各級行政單位的整頓上,相比之前,官場的風氣才是最需要整治的汙源。
吳紹霆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最重要的依據還是因為即將開展的軍屯運動。軍隊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生產作業,遲早會有盈餘出來的價值。理論上說,這些盈餘出來的價值應該歸附政府所有。可在利益面前,人都會露出貪性的一面,更何況軍隊上下級關係十分清楚,等級和權力的運用甚至比官場還要嚴明,這正好為一些邪魔外道提供了便利。
如果一個營長想要貪汙,必然會利用職權剝奪或者強壓下級,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這在歷史上不算常見,明朝時期的軍衛制度發展到最後,軍官成了魚肉黎明百姓的大地主,士兵要麼當上富農、要麼變成打手、要麼成為農奴。貪汙腐敗處處可見。
不僅僅如此,吳紹霆必須利用嚴格的執法制度校準軍隊的思想。在後世和平年代裡,各地駐軍已經完全變質了,後勤部變成了大公司,作戰單位成了大公司的幫兇,處處可見隸屬於軍區的房地產公司、娛樂公司、大飯店大酒店等等。這正是在步明朝軍隊的後塵,直接的影響是軍風不整、戰鬥力下降,官兵失去信仰和思想,一味的唯利是圖,至於結果不言而喻。
“都督,這麼大的手筆,合適嗎?”岑春渲小心翼翼的試問了道。
“雲公何出此言?昔日雲公對付貪汙腐敗向來是狠抓狠打,軍隊雖然與官場不同,但不良邪風帶來的後果絕對比官場更可怕。這件事不得不下重手。”吳紹霆嚴肅的強調道。
岑春渲自然不能多說什麼,只能懷著幾分不置可否的心思點頭答應了下來。
第431章,陳其美的心態
當吳紹霆在廣東醞釀著大發展計劃時,日本橫濱的內田書院正在經歷大起大落的變化。
兩天前,內田平三將東京發來的電報交給了孫中山過目,陳其美和蔣志清自然也湊上前敲個仔細。電報的內容正是內田平三的兄長,孫中山的好朋友內田良平轉發的中華民國最新的局勢,北洋政府已經在天津火車站抓獲了兩名吳紹霆行刺案的兇徒,雖然一死一傷,可用不了多久案情就會由此得到突破。不僅如此,內田良平還轉發了一份來自廣東的新聞通電,吳紹霆在七月六日已經發表公開宣告,澄清北洋政府與遇刺案無關。
陳其美苦苦等了半個多月時間,幾乎每天都要與內田院長談一談關於資助革命黨東山再起的計劃,內田平三雖然願意與陳其美談話,但所做的一切無非都是在敷衍和應付。陳其美錯誤的領會了內田平三的意思,以至於這幾日都是滿懷希望,甚至還與孫中山高談闊論,開始商議革命黨人重返國內再起聲勢的計劃。
可是在讀完了這份電報之後,陳其美一下子跌入了冰谷之中,自己滿懷信心所期待的一切,轉眼間竟然成了泡影,而這全部都要算在吳紹霆這個狗賊頭上。
這兩天裡,陳其美依然堅持不懈的說服孫中山和內田院長,不管怎麼說革命黨都要做點什麼才是,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北洋政府在國內一點點做大?
直到今天,孫中山將陳其美找到內田書院後院的書房,語重心長的對其做出了明確訓話:“英士,你有革命的積極性這是好事,但絕對不能太過於盲目衝動。這些年衝動給我們帶來的災難還少了嗎?我們從上海來日本才短短几個月,你一直坐立不安想要返回國內再舉大事,前不久吳震之遇刺案或許是一個機會,但這件事吳震之已經公開通電撇清了北洋政府的嫌疑,你說說吧,現在我們還能有什麼理由回國反對當局呢?”
他說完話,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臉色露出了無比憂慮。
革命是頭等大事,可是革命的浪潮向來都是順勢而行,從來沒有逆流之上的特例。
袁世凱是野心家,是獨裁分子,是共和民國的頭等大害,他未嘗不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當務之急國內已經失去了相互呼應的波瀾,現在回去豈不是自投羅網?更重要的是,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不僅僅是革命夭折,而是所有秉承革命之心的同志們到底還有多少信得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