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還要跨過荔江和滘江。

作戰的背景設計為渡江攻防戰,分南北兩路軍。北軍總基地為西郊荔灣湖,作戰任務是突破坦尾島,然後再突破滘口,最終直達位於五秀橋的南軍總基地。南軍的作戰任務就是堅守坦尾島以及滘口兩處防線,盡力保證後方基地不被突破。

因為這次演習計劃對於進攻一方來說十分有難度,北軍必須先橫渡荔江才能進攻坦尾島,攻克坦尾島之後還要渡過滘江再進攻滘口。所以軍官團和陸軍衙門一直認為,南軍只派一個標兵力,另帶一支炮兵小隊以及一支騎兵偵察隊,剩下的兵力全部歸屬北軍。

南方由第一標為主力,北軍以第二標和炮兵標為主力,演習時間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八點為止。士兵們全部空彈帶槍,以假想火力殺傷做為主要傷亡評判,側重考察各軍戰術行為。至於作戰細節,則依靠各軍將領的戰略意識自由發揮。

檢閱軍官團、外使團以及陸軍衙門等高階軍官共計八十五人,為分三個組。一組駐紮在南軍總部,一組駐紮在北軍總部,另外一組則是在前戰場上游走觀察。

對於演習的正式評估,將由三組人合對各自評估之後做出總結。

——————————

在正式演習舉行前的剩下幾天時間裡,陸軍衙門主要負責通知演習地區的官府,對場地進行必要的清理,並且適當的人為調整戰場地理環境。為了儘快區分南軍和北軍的陣營,在演習計劃決定下來之後,雙方人馬就徹底分開駐紮,並且雙方不準再有任何來往。

演習前一天下午,兩個陣營才收到了戰區地圖,同時也接到了立刻組建高階指揮將領名單的命令。畢竟這次演習是將二十四鎮拆散了編成兩個陣營,各個陣營同等級將領頗多,如果不能事先確立演習時的崗位,只怕還沒演習雙方自己就亂了。

南軍這邊自然由趙聲擔任總司令,許海英、何福光繼續擔任參謀。本來這樣就可以了,可是眾軍官又認為吳紹霆具備較強的軍事能力,紛紛推舉其為副司令。

面對這樣的呼聲,趙聲臉色很不好看,因為從這件事當中,他分明看出了吳紹霆在軍官心中的影響力。但是眾望之下,他又不好反對,那樣的話會暴露自己針對吳紹霆的意圖,最終只好答應了下來。

其實吳紹霆根本不願意擔任什麼副司令,這樣以來等於他放棄了第一營的直接指揮權,在戰場上的發揮大大受到限制。但是事已至此,他也只好欣然接受了眾人的好意。

北軍這邊的情況要比南軍更復雜,除了第二標標統莫擎宇之外,還有炮兵標總參謀韋汝驄,騎兵標代理標統郭人漳。理論上來說,北軍總司令自然應該由莫擎宇出任,而對於這一點韋汝驄是看得很開,並沒有什麼斤斤計較。可是偏偏騎兵標標統郭人漳卻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其心懷野心,正盼著能在這次演習中脫穎而出,受到上面的重視。

郭人漳,字葆生,湖南湘潭人,少時與楊篤生、陳家鼎並稱“湖南三傑”。

其出生在官宦之家,青年時得以世蔭補道員,歷任山西道臺、江西和兩廣巡防營統領。

因其在山西任道臺時貪汙,被下屬檢舉而去職,在其窮極無奈之時又與革命黨人黃興、劉揆一等往來。1904年萬福華謀刺王之春時,他正好也在上海餘慶裡機關部,故受到懷疑同時被捕,後經保獲釋。

1907年,郭人漳經父輩舊友的關係,前往廣東出任巡防營統領,同年受命鎮壓欽廉二州農民抗稅鬥爭。革命黨人利用這次契機發動欽廉上思起義,黃興便是這次起義的領導人,他約請郭人漳在陣前倒戈響應起義,然而郭人漳表面答應,臨事背約,最終導致起義的失敗。

正因為鎮壓這次革命起義有功,次年就被廣州將軍孚琦調入二十四鎮擔任騎兵標標統。

雖然郭人漳在歷史上的口碑並不好,不過他與著名畫家齊白石相交甚厚。郭人漳晚年居住北京,齊白石但凡入京都住在郭家。甚至直奉戰爭時,齊白石都在郭人漳家中避亂。

在郭人漳去世時,齊白石還親自題寫輓聯,兩人的子女都不分彼此。

郭人漳還沒有調任騎兵標之前,就與莫擎宇有間隙,因此在這次推舉北軍總司令時,郭人漳大唱反調,無論如何都不肯輕易讓莫擎宇出任總司令。一時間讓北軍內部鬧得很僵,很快又形成派系爭鬥,第二標的軍官力撐自己的上司,騎兵標的軍官則聲援郭人漳。

面對這樣的鬧劇,就連韋汝驄都看不下去了。

最終,韋汝驄拿出自己的威嚴來,三言兩句就將郭人漳訓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