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一系列諜報活動相比,被稱為“中德諜報大戰”事件顯然要比發生在今天的這件事遜色許多。但是不得不過,中德諜報大戰為今天即將發生的事情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如果不是因為中國情報人員瞭解到德國居心叵測的陰謀詭計,或許吳紹霆是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在這一天,吳紹霆正式邀請美國駐華大使賴茵施與大使館商務參贊傑克遜來到總統府,進行了一次嚴格保密的會談。而這次會談的內容,名義上主要是關於中國與美國建立緊密的商貿戰略合作,而實際上則是在商貿合作的前提之下,開始首次以外交的方式商談關於投機世界大戰的行動。
在此之前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中國的態度變化莫測,似的美國方面一直舉棋不定。然而對於美國私人財閥們來說,他們是絕不會輕易放棄這次投機計劃,再加上他們透過各種方式打聽到中德關係的破裂,因此更是加緊對中國官方人員的引誘,希望能夠說服中國參與到這次重大計劃當中。
事實上,不管是美國政府還是美國私人財閥,他們對待中國的態度雖然與歐洲國家頗有相似,認為中國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落後國家。而之所以迫切希望拉攏中國參與投機計劃,則是出於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是之前不少美國私人財閥參與了震撼西方國家的“東亞經濟復甦計劃”,這個龐大的經濟工程牽扯到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眾多國家參與其中,而這個計劃的成功實施,同樣也為這些國家賺取了極大的利益。同時也在這些國家當中留下了一定的口碑,那就是:中國是一個可以四兩撥千斤的國家。
換句話說,中國是有相當豐富的投機經驗,哪怕這個國家實力不雄厚,但也能保證整個投機計劃進行的滴水不漏。
其次則是美國別有私心的考慮到,一旦整個計劃出現紕漏,導致歐洲國家知道這件事的內幕,而中國做為一個亞洲國家,又是同盟國的身份,一邊與德國出現烈火呢,一邊又是協約國的敵人,到時候必然會成為首當其衝的報復目標。
在美國看來,利用中國的仇恨轉移,足以讓美國獲得更多的安全性。到時候美國完全有充足的時間來調整外交,化解與歐洲各國的矛盾衝突。
除了這兩個主要考慮的方面之外,另外還有一些細碎的條件。正是因為中國實力薄弱,在這次投機活動當中付出的資源有限,一旦事情成功,當然也只能分到一個小部分甜頭,美國則是順理成章的獲得大利益。也就是說,對於美國而言,拉攏中國參與計劃是一件絕對有利的事情,無論從任何方面考慮都沒有不妥。
第1165章,華盛頓計劃
至於吳紹霆最終下定決心與美國合作,自然是因為在德國的情報單位蒐集到“上海陰謀”的驚天訊息。他知道,如果不能一次性打垮歐洲人,這些自以為是的白種人早晚還是要向中國下手。這次能夠破壞他們的“上海陰謀”,完全是因為世界大戰造成德國政局內部腐敗,可是誰敢保證一旦戰爭結束之後,德國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針對中國,到那個時候中國還能招架的住嗎?
現在不是他想承擔這個風險,而是外來威脅逼迫自己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中國要想成為世界級的強國,那就絕不能永遠被動的受制於人,相反還是要掌握應有的主動權。
經過八月上旬的前期聯絡,美國方面總算確定這次中國當局是下定決心參與他們的計劃,因此美國外交部立刻成立了一個專項小組,全權負責與中國會商的工作。而發起這次計劃的美國各大財閥,則為這次投機行動取一個代號,定名為“華盛頓計劃”。
在美國曆史的發展程序之中,發生在一九一七年的“華盛頓計劃”與幾十年之後陸續出現的“芝加哥計劃”、“曼哈頓計劃”以及“阿波羅計劃”並稱為美國曆史四大轉折點。雖然後三者全部是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但“華盛頓計劃”則完全代替了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利益,奠定了美國未來半個世紀的經濟基礎。
賴茵施和傑克遜是早上九點鐘來到總統府,經過一番周折之後,吳紹霆在總統府官邸副樓的特勤局高階會議室接見了他們。副樓的高階會議室可以說是整個總統府保密措施最嚴格的會議室,整個會議室幾乎沒有任何裝飾品,甚至也沒有太多的裝修,看上去就像是光禿禿的毛胚房。
這麼做的目的,正是為了減少在裝修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方便在檢查時可以一覽無餘的發現所有死角。不僅如此,高階會議室的這幅模樣,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那就是特勤局將等到科技足夠發到時,再直接進行高科技安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