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守軍兵力遠遠超過了戰前預計,北線作戰計劃中的跳躍計劃實際上根本行不通:原計劃是強攻秦印關,然後在秦州反應之前,以10—15萬兵力圍困牽制三角地區的三城,大軍直接越過三角地區攻擊其後的天鳳城,然後兵臨安西城下。現在看來卻必須拿下天遠城才有可能繼續前進了。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三角地區——位於秦印關後方的天遠城是最靠近印月的城池,攔在通往安西的大道上,而青遠城則位於天遠城東北60裡處,寧遠城位於天遠城東南偏北70裡處,靠近青江,秦州的清江水利工程就是從這裡開始,而秦川水利工程則是從青遠城開始,輻射到其北部、東部整個秦川。三城周圍地區習慣上稱三角地區,三城中的天遠城周圍的鄉村遠不如其他兩城,是葉家第一次稱皇是方才建立的。很多人都懷疑是葉家專門針對印月修建的天遠城。自從出現了天遠城之後,印月的進攻就很少有突破過天遠城,更別提越過三角地區進攻秦州的心臟了。三城形成了一個奇特的防禦陣型,原來可以置青遠、寧遠兩城於不顧,直接攻取安西城西面的門戶天鳳城。現在卻行不通,因為天遠城不但阻擋了後援軍的道路,而且割斷了自己的糧道,不拿下來不但自己的進攻不能持久,而且連退路都沒有了;如果進攻天鳳城失利,就會面臨來自天遠、青遠、寧遠和安西城的四面合圍。
要攻取三角地區,就必須要破壞三城聯合的陣勢;而要破壞三城聯合的陣勢,就只有拿下其中一座城著一種辦法;要拿下其中一座城,首先就要圍困住其他兩城,防止其在攻城軍背後插刀,支援被攻擊的城市——這道理就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幾乎有點頭腦的將領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只有真正去面對的時候,方才知道簡單的道理明白了並不等於有辦法解決,至少天遠城外的印月攻城軍總指揮馬斯特和他的頂頭上司東南戰區統領哥亞述就沒有更好的辦法。
原本就研究過各種戰術,始終沒有一個理想的辦法去攻取三角地區,所以一直以來東南戰區統領哥亞述都不贊成從秦州進入中原。因為葉鷹的連番整軍,加上秦州一連串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攻勢,使得秦州在取得輝煌勝利的同時,三角地區的防禦兵力明顯的減弱了,雖然這很快就能得到補充和增強,但哥亞述就像一隻等待多時的靈貓,決不會放過眼中出現的任何一個時機,他認為這稍縱即逝的機會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不接住就會遭到天譴的!秦州不但有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煤鐵資源,數量眾多的兵工廠,而且擁有著萬馬會的馬場,這一切對於戰爭來說重要的東西都應有盡有,他之所以不願意攻擊並不是對這些東西不動心,而是三角地區超強的防禦力讓他不得不一次次的自我澆滅心中慾望的火焰。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別人都看到了三角地區的三城聯防,他卻看到了更多的地方:三城並不是孤立的,如果要攻首先要瓦解三城聯防,就必須出兵困住三城,再選攻擊點。要攻卻只能攻擊天遠,如果攻寧遠,除去被圍困的兩城不說,寧遠可以得到來自水路的援軍,距離不到百里的天鳳城的援軍可以一天一夜趕到,安西城的騎兵一天就能趕到了,步兵急行軍也不過兩天,兩天就能形成一個包圍圈,龐大的援軍就能將攻城部隊全部吃掉!那麼,攻擊青遠城如何呢?青遠距離天鳳城也不一百一十里,距離安西城不過兩百五十里,相比寧遠只不過少了水路支援,卻多了來自東北面的秦城和西北面的山城兩路援軍,大山卻無疑減少了秦軍一面的包圍兵力,三面合圍更顯得堅實。唯一可以把安西城的強大軍援排除在四天之外的只有天遠,而且必須在安西增援其他兩城的兩天時間內破城才能打破三角地區——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一座天遠城讓秦州的防禦力憑空增加了十倍不止。上天似乎垂憐近兩千年來印月一直被中原欺壓的悲慘命運和數十次在三角地碰得頭破血流,腦漿飛濺的失敗結局,給了印月一個幾乎不可能有的機會,去攻取三角地區,洗刷兩千年來的恥辱——三角地的三城中只有不到五萬守軍!
本就有心趁中原的戰亂侵入中原的印月王尼盧布*納羅在大食戰線出現意外的瘟疫後,就意料到了大食戰爭已經告一段落,將目光轉移到了東邊。他不但開始調回大食前線的兵力,同時還授予了東南戰區統領哥亞述自行決斷進攻的權力。得知三角地三城兵力空虛後,哥亞述還不相信,直到研究了秦州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得出了三城的兵力去向之後,他才確信上天給了他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他在向印月王通報的同時,不顧寒冬的到來,立即發動了準備已久的攻勢,南北兩線同時突進,意圖以快速的推進和龐大的兵力瓦解對方倉促的反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