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日本商人又迅速的在天津市場中採購了價值10萬兩的絲綢、棉布等等貨物。
這個年代,明朝與任何一國建立貿易往來,基本上都是明朝貨向別國傾銷。而且,無需明朝商人主動傾銷,而是外國商人,拼命的從明朝進口各類商品。
十多艘的商船,前來天津貿易,給天津市舶司帶來的稅收達到15萬兩之巨!而且,還深受商人的歡迎。。。。。。。
而明朝其他的稅收體制已經徹底敗壞了。暴利的產業收不到稅,而只能在自耕農身上徵收到稅收。
比如茶葉生產向來是暴利產業,一畝茶園能夠創造十多兩銀子的效益。
但是整個浙江省的茶葉稅,茶園種植面積超過百萬畝,卻只收到幾十兩銀子的稅收,茶葉稅在南方已經名存實亡。
你敢多收,文人便會高舉“與民爭利”的高帽子!
中國古代文人口中所謂的“民”,並不是底層的老百姓。而是地主、縉紳階級!所謂與“民”爭利,就是與有錢有勢的大地主們爭奪利益。
而官場上的官僚們,大多數都是大地主家族出身。哪怕本身是貧寒計程車子,當官之後很快也會成為大地主既得利益集團。…;
因為本該是納稅主體的既得利益群體,“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將朝廷體制完全控制。所以,明朝中後期以來朝廷稅收制度一敗塗地。
而張居正這個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僚,進行改革,也只敢拍蚊子,而不敢打老虎,所以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政府也是人亡政息。
封建王朝歷次的稅制改革失敗,原因是假設了一個前提——“有良心”地主會為大局著想,自我約束。
但是這個假設的前提,永遠不會實現的!
因為大地主利益集團整體短視,只為自己利益著想,從不顧全大局。
君不見張居正才死了多少年,南方東林黨猖獗的省份,大地主、大商人們已經以抗稅、漏稅為榮。
這種人格已經被貪婪扭曲,還不停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找正義藉口的一批人,不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