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3部分

這次戰鬥是整個五天作戰中打得最堅決和最勇敢的一次。有一些美國飛行員目睹了中國飛行員的攻擊,對他們高超的戰技佩服得五體投地。美國人說他們看到中國人衝著日本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一直俯衝到離海面只有150米(這是俯衝轟炸機實施俯衝的最大極限),才投掉炸彈,然後安全脫離。裝有1000公斤高爆的炸彈命中了目標。炸彈的氣浪不但震撼了日本軍艦,連尚未脫離爆炸區的美軍飛機也感到受了震動。

“毫無疑問,中國人對日本航空母艦實施的攻擊所採用的戰術是非常高明的,”。一個“大溪地”號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員告訴他的同伴,“他們知道,如果投彈後脫離時低於二百五十米,一千磅炸彈的氣浪總會波及到你的。”

“如果在二百五十米高度脫離,投彈時的高度不能低於三百米。可是中國人一直衝到離海面只有一百五十米,炸彈爆炸時他們的飛機的高度可能到不了一百米。不要命的中國人光想著命中了,真該感謝上帝保佑。”

盟軍飛行員們摧毀了很多日本飛機,很多的精彩情節,都是那些低階雜誌中的驚險人物連做夢都想不到的。但在這裡卻都是真實的。然而。他們都很謙虛。為自己的飛行夥伴們感到驕傲,提到自己的功績時就好象確無其事而跟自己無關一樣。

盟軍攻擊日本艦隊的空襲部隊,在那天9點30分起飛以後,維安艦長在“哈巴庫克”號的艦橋的訊號臺上徘徊。此時盟軍的艦隊排著密集的隊形,以20節航速順著飛機飛去的方向駛往西北。這樣做有幾個理由,最主要的是縮短攻擊編隊返回航空母艦的距離。因為盟軍的飛行員們要飛200多海里攻擊日本人,已經達到作戰半徑的極限,很需要航空母艦幫助他們縮短返航距離。

這些天,維安艦長一直住在艦橋上他的作戰住艙裡。他知道,有可能雙方的攻擊部隊現在都在空中。飛向要攻擊的目標。雙方都要受到攻擊。現在要想擋住對方的空中攻擊部隊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形勢就象兩個拳擊手同時揮拳打去,雙方都會被打中。

作為“哈巴庫克”號的艦長,維安了解他的力量,他顯然權衡了所有的可能性。他深刻認識到。這次海空戰爭的各方面的情況對外界雖然是新鮮的,但對這兩個對手來說是一清二楚的。

“哈巴庫克”號航空母艦的艦橋是觀察作戰情況的最佳地點,因為所有重要的行動不是發生在軍艦周圍的上空,就是發生在貫穿軍艦首尾肋這條狹長的飛行甲板上。“哈巴庫克”號的訊號臺是圍繞該艦上層建築四周的大約15米寬的露天走廊。飛行甲板高出海面50米,而訊號臺又在飛機甲板上面8米。比訊號臺還高3到4米的地方有一個更小的露天走廊,這是專供艦隊司令和他的參謀觀察用的。最後,在這上面還有一個很小的“鳥窩”,叫作艦首對空了望哨。…;

“哈巴庫克”號的上層建築是擁有裝甲的輕便建築結構。在上層建築後面幾十米的地方是聳立在飛行甲板上的碩大無朋的煙囪,在它的保護層鋼板裡面集中了來自艦上大型主鍋爐、通風系統和伙房的排煙管和排汽管。煙囪高出飛行甲板30米,頂端有一圈鋼製的窄過道。過道兩頭各有一個平臺。後平臺叫艦尾對空了望哨。在窄過道上安裝著探照燈、訊號燈、艦上攝影師的照相機架以及其他用途的位置。

訊號臺是艦長的天地。全艦所有部門都和它有電話線或話筒聯絡。它是軍艦的心臟和大腦。艦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要直接報告艦長。在艦內是用電話報告;在艙面,始終堅守崗位的瞭望哨和訊號兵用訊號牌寫字進行報告。訊號臺本身環繞在上層建築周圍。上層建築中最靠艦首的那個部分是駕駛室,操舵兵和值更官就在這裡值更,同他們在一起的是傳令兵。

艦長的作戰住艙在駕駛室後面,再後面是海圖室,是航海長處理公務的地方。

今天上午,為了方便作戰,把艦橋作了必要的“拆除”,也就是把駕駛室四周那些沉重的鋼架窗卡鈕鬆開,把窗子放到窗臺裡。使四面透空了。

在海圖室裡,一位少尉操舵長把軍艦每次轉向的航速和方向,以及轉向時間都填寫在一本制式飛機的“大本子”上。陌生人是分不出誰是軍官誰是士兵的。每個人被太陽曬得黝黑。從將軍到新來的勤務兵,每一個人那天上午穿的都是工作服。弗萊徹海軍中將和維安艦長穿的是海軍制式飛機帆布卡嘰風衣,卡嘰拉鍊襯衣。棉卡嘰褲,戴著戰鬥帽和新的鋼盔。

艦橋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打扮。頭戴鋼盔,身著藍色斜紋工作服,或是卡嘰襯衣和褲子。在這一帶鋼盔很適用,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