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防線大部分仍然完好,守軍也在堅持抵抗。”
“除了馬奇諾防線區,其它戰場的法國人幾乎沒有防空武器,只有極少量的飛機用於保護首腦要人,以及地面上落伍的坦克。法**隊遭到德**隊的快速閃擊,並遭到優勢火力的壓制和快速的迂迴包抄。法國地面部隊土崩瓦解,萊茵河是天然屏障的種種神話也很快就破滅了。法**事策劃者原本推測,沿岸的機槍掩體可以免受重型火炮攻擊,因為重型火炮會使河堤決口,造成洪水氾濫。但是,他們沒有把德軍的88毫米平射炮考慮進去。這種炮的威力小,不會對河堤造成危害,卻可以把地堡炸成碎片。令人生畏的88毫米炮、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配備手持炸藥包的地面部隊協同作戰,有時幾秒鐘就可以端掉岸上的一個法軍防禦工事。德軍遭到真正的抵抗,還是來自於馬奇諾防線的守軍,德軍後來對付馬奇諾防線的主要辦法,還是繞過它。”
“隨著法國政府的投降,6月份簽定了停戰協定。正規的戰鬥停止了。但是駐守馬奇諾的法軍不願意相信這一點,他們仍然渴望戰鬥,並且仍然可以繼續投入戰鬥。防線的大型地下工事一直堅守到了7月15日,那天法**隊總司令的命令直接下達到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的守衛部佇列隊走出工事,然後被運往監獄。當德國士兵進入這傳奇般的要塞中時,他們像在農村集市上瞪著驚奇眼睛的鄉下佬一樣四處觀看他們的敵人為他們準備的所有招術,並吃驚不已。”
“現在的法國人,言談話語中提到馬奇諾防線時,仍然流露出既驕傲又窘迫的情緒。”
擁有300萬大軍的歐陸第一軍事強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迅速失敗震驚了世界,當這一訊息傳到東方時,間接的影響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中國,北京。
陣陣涼風旋起地面上的片片落葉,街頭閒逛的姑娘,頭髮在風中飛舞,配著開心的笑顏,寧靜而祥和。楊朔銘站在窗前,凝望著遠處高大漂亮的樓群,彷彿第一次在這個角度看北京城的景色。
樓群的身影是如此的龐大,給人一種壓迫的感覺。此時的楊朔銘,似乎只想流連在自己的小屋中,觀望著這個世界。
這個由自己的手掌握它的方向的世界。
“今天的報紙,將軍。”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楊朔銘回過頭,看見了手拿報紙的曦雪。
“有什麼好訊息嗎?”楊朔銘問道。
“大部分都是關於歐洲戰爭的報導,還有戰局的預測。”曦雪說道。
“有沒有什麼紀實性的文章?”楊朔銘問道。
“這裡有一篇關於敦刻爾克戰事的,是中央社的記者從現場發回來的。我覺得寫的很好。”
“給我看看。”
曦雪找到那張報紙,遞給了楊朔銘,楊朔銘接過報紙,第一眼看到的,是報紙上的大幅黑白照片。
照片上應該是敦刻爾克海灘的情景,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敗兵,和胡亂丟棄的各種武器裝備,離鏡頭稍近的人們,臉上都是驚恐萬狀的表情,天空中,是來回飛翔的飛機,和一團團細密的高射炮彈爆炸形成的煙團,海面上不時的升騰起高高的水柱,一些船隻的身影在遠處中若隱若現。…;
楊朔銘點了點頭,看起了照片下面的文章來。
“……在德軍炮火的猛烈襲擊下,上千條各色各樣的船向著敦刻爾克方向前進著。 這是一支古怪的‘無敵艦隊’:有顏色鮮豔的法國漁船,有運載乘客的旅遊船,還有維修船拖駁、小型護航船、掃雷艇、拖網漁船、驅逐艦、英國空救援船、雷達哨船…… 這支極為離奇、難以形容的船隊,由各色各樣的英國、法國人駕駛著。他們中有銀行家、牙科醫生、出租汽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碼頭工人、少年、工程師、漁夫和文職官員……他們中有面膚嬌嫩的海上童子軍和古銅色面板映著蒼蒼白髮的老人。他們中很多人明顯是窮人,他們沒有外套,穿著破舊的毛衣和衛生衫,他們穿著有裂縫的膠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渾身**的,徹骨的寒風中他們飢腸轆轆……”
“這隻奇怪的船隊在炮火的轟擊下,沒有武裝、沒有護航,但勇敢的人們卻迎著槍林彈雨和硝煙烈火,在漂著沉船的海面,靈活地向前行駛著,明知前方是地獄,他們也毫不畏懼。這支勇往直前的船隊為了怎樣的目的奮勇向前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大體相當。但法國的戰略呆板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