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肝風內動
頭痛眩暈,痛如抽掣,甚或口眼歪斜,肢麻震顫,或舌強,舌體偏斜抖動,言語不清,甚則猝然昏倒,手足抽搐或拘急。舌紅苔薄,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
例方:天麻鉤藤飲加減。本方功能平肝息風潛陽,適用於肝陽亢盛,內風上旋的病證。
常用藥: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息風潛陽;黃芩、山梔清肝瀉火;杜仲、桑寄生滋養肝腎;茯神、夜交藤養心安神;牛膝引藥下行,增強其潛陽鎮攝之力。
肝風偏盛,頭暈目眩明顯者,加生龍骨、牡蠣、珍珠母等;風痰人絡,口眼抽動,肢麻搐搦者,加全蠍、殭蠶、蜈蚣等搜風祛痰通絡。
至於熱極生風,證治詳見“內風”一節。
(二)虛證
1。肝陰(血)不足
頭痛眩暈,面部烘熱,兩目乾澀,雀目夜盲,肢麻肉啁,虛煩不寐,口乾。舌紅少苔,脈細弦。
治法:養血柔肝。
例方:歸芍地黃湯加減。本方功能養陰補血柔肝,適用於陰血不足,肝失涵養之病證。
常用藥:當歸、白芍、枸杞、首烏補養肝血;生熟地、女貞子、墨旱蓮滋養肝腎之陰以榮肝體。
兼有氣虛者,酌加太子參、炒白朮補氣健脾;氣滯顯著者,酌加玫瑰花、佛手、橘葉等理氣和絡。
2。血燥生風
面板乾燥,瘙癢脫屑,癮疹時發,肢體麻木,甚則爪甲枯槁,毛髮脫落。治法:養血祛風。
例方:當歸飲子加減。本方功能養血和營,散風止癢,適用於肝血不足,血燥生風之病證。
常用藥:當歸、赤白芍養血潤燥;生地、麥冬滋肝陰而清肺火;白蒺藜、蟬衣、防風、地膚子散風清熱,祛溼止癢;生甘草清熱解毒。
毛髮脫落較甚,加黑芝麻、胡桃肉、黑豆、制首烏,補養肝腎陰血;頭痛久發不已,加蔓荊子、白芷,增強祛風止痛作用。
(三)兼證
1。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兩目乾澀,顴紅咽乾,五心煩熱,盜汗,腰膝痠軟,或男子夢遺,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弦數。
治法:滋養肝腎。
例方:杞菊地黃湯加減。本方功能滋養肝腎,平潛虛陽,適應於肝腎陰虛陽亢的病證。
常用藥:枸杞、熟地、山萸肉滋補肝腎之陰;菊花平肝息風;丹皮、澤瀉、茯苓清利溼熱;懷山藥脾腎雙補,且能調養胃氣。
肝陽亢盛者,配石決明、牡蠣平肝潛陽;陰虛者,加首烏、龜板滋養肝腎。
2。肝火旺
頭痛,面紅目赤,脅痛,性情急躁易怒,驚悸少寐,甚則精神失常,狂躁不安,語無倫次。舌尖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心瀉肝。
例方:龍膽瀉肝湯、瀉心湯加減。兩方皆能清熱瀉火,用於心肝火旺之證。但前方以清瀉肝膽實火為長,用於肝火旺盛,目赤性躁,頭痛等症;後方以清心瀉火為主,用於心火熾盛,心煩心悸等症。
常用藥:龍膽草、山梔、黃芩、黃連清瀉心肝之火;澤瀉、車前子、木通利溼而引氣火下行;生地、當歸養陰和血;代赭石、磁石鎮心而降逆。
心肝火旺,擾亂神明,狂躁不安,可用生鐵落飲鎮心瀉熱清肝;心肝火旺,煉液為痰,舌紅苔黃膩,可加陳膽星、竹瀝、半夏、鬱金清熱祛痰;心火移熱,口舌生瘡而小便短赤,可加竹葉、燈心草、蓮子心;火熱傷津,口乾,加沙參、玄參、天花粉等養陰清熱生津。
3。肝胃不和
脅肋脹痛,脘部滿悶隱痛,納少,噯氣吞酸,嘔吐或嘈雜,吐苦水,舌苔薄黃,脈弦。治法:疏肝和胃理氣。
例方:四逆散合左金丸。前方疏肝理氣和胃,用於肝氣犯胃脅痛、脘痛等症;後方清肝洩熱,用於肝鬱化熱,噯氣吞酸等症。
常用藥:柴胡、枳殼、佛手、香附疏肝和胃;青皮、陳皮、厚朴花理氣寬中;芍藥、甘草柔肝養陰;黃連配吳萸清肝洩熱。
4。土敗木賊
腹大脹滿,形如蛙腹,撐脹不甚,胸悶納呆,脅下脹痛,小便短少,大便易溏,或見下肢浮腫。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弦。
治法:補脾柔肝,行氣利水。
例方:歸芍六君湯、五苓散加減。前方柔肝健脾,用於肝鬱脾虛之脅痛;後方健脾利水,用於脾虛水溼內停,腹大脹滿等症。
常用藥:當歸、白芍補血活血,柔肝緩急;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