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瀝瀝有聲。而其他疾病中所出現的痰證,則應以相應疾病的特有表現為主,痰證常作為階段性病情而出現,病位也不侷限在胃腸。
2。懸飲與胸痺
二者均有胸痛。但胸痺為胸膺部或心前區悶痛,有壓榨感,且可引及左側肩背或左臂內側,常於勞累、飽餐、受寒或情緒波動後突然發作,一般歷時較短,休息或用藥後可緩解。而懸飲為胸脅脹痛,持續不解,多伴咳唾引痛,轉側、呼吸時引痛或痛加,脅間飽滿,並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病候。
3。溢飲與風水證
水腫之風水相搏證可分為表實、表虛兩個型別。表實者,水腫而無汗,身體疼痛,與水泛肌表之溢飲基本相同。如見肢體浮腫而汗出惡風,則屬表虛,與溢飲有異。
4。支飲與肺脹、喘證、哮病
這些病證均有咳逆上氣、喘滿、咳痰等表現。但肺脹是肺系多種慢性疾患日久漸積而成;喘證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病是呈反覆發作的一個獨立疾病;支飲是痰飲的一個型別,因飲邪支撐胸肺而致;文獻另有伏飲,是指伏而時發的飲證。其發生、發展、轉歸均有不同,但其間亦有一定聯絡。如肺脹在急性發病階段,可以表現支飲證候;喘證的肺寒、痰飲兩證,又常具支飲特點;哮病又屬於伏飲範圍。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痰、懸、溢、支四飲
病位而言,痰飲病在胃腸,懸飲病在胸脅,溢飲病在四肢,支飲病在肺臟。從臨床表現來看,痰飲以脘痞、腸鳴、吐清涎為主;懸飲以胸脅不適,咳嗽時引起胸脅疼痛為特點;溢飲以四肢腫脹重痛為主症;支飲主要表現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
2。辨虛實
痰飲為病,虛多實少,本虛標實。本虛為陽氣不足,標實指水飲留聚。因飲為陰邪,易於閉遏陽氣,臨床常表現為陽虛陰盛之證候,而又有偏於陽虛,或偏於陰盛飲聚,或陽虛與陰盛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