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部分

群的攻擊。

蘇軍以10倍於中國坦克的數量上的優勢,中國以“摧毀者”坦克絕對的質量上的優勢,雙方在20平方公里的戰場上進行了一場坦克“肉搏戰”。

蘇軍以3個坦克團10組坦克突擊群,300多輛坦克,齊頭並進,以每公里30輛坦克的密度向中國軍隊展開了衝鋒。但T55坦克越野最高速度僅為35公里/小時相對中國坦克移動速度慢,採用人工裝彈,射速慢,主炮戰鬥實際射速只有2發/分鐘,射程短,最大射程為1600米,這些早期的T…55坦克上只裝有高低向火炮穩定器,還未安裝配有高低向和水平向雙向穩定器,無法在行進間進行準確的射擊。而T55坦克的火控系統更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車長操縱指揮塔,用ТПК…1潛望鏡搜尋目標,當捕獲到目標後,調轉炮塔為炮長指示目標,然後由炮長透過1個ТШ2…22瞄準鏡,進行精確瞄準,在車長和炮長瞄準鏡上均刻有“∧”形標誌,透過調整火炮方位角和俯仰角使瞄準鏡上的有關彈種的瞄準標誌與目標對準才可進行射擊。

儘管中國坦克數量少,但射程遠,射速快,行進間射擊準確率高,攻擊力極強,裝甲防護能力絕對強大。

戰鬥一開始,西藏軍區坦克1營充分的利用“摧毀者”坦克射程遠和先進的火控系統的優勢,在2600米就開始對蘇聯的T55坦克展開準確的射擊,蘇軍是乾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想打夠不著啊。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的衝上去,和中國的坦克近戰。蘇軍的坦克還沒有到達到自己的射程就有1/2被中國的坦克打癱在衝鋒的路上。

當蘇軍的坦克在付出了一半的代價,臨近1600米自己坦克的最大射程之後,“摧毀者”坦克利用其自己高速度和靈活性,開始了在不斷快速的移動中消滅蘇軍坦克。

想近戰,你得能追的上,打的著才行呀。此時蘇軍的坦克速度不如中國坦克,靈活性也不行,剛剛瞄準了沒等按動炮鈕呢,中國坦克又跑出瞄準鏡外面去了。

質量上的差別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在這場中蘇坦克對決中,蘇聯在這不足20平方公里的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扔下了大約360多輛東倒西歪的坦克殘骸。最終以蘇聯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這一仗打得蘇軍一點脾氣都沒有了,徹底的粉碎了蘇軍以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戰勝中國“無敵戰士”的夢想。不但徹底摧毀了蘇軍裝甲兵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徹底摧毀了他們的戰鬥意志。完全扭轉了西線的戰局。

這場戰鬥成了蘇軍永遠的噩夢,一個永遠的恥辱

第二百七十一章 勝利萬歲!

在北京時間1959年3月10日12時30分,中國遠東兵團司令部收到了中國談判代表團由朝鮮大使館發來的《中蘇停戰協定》全文的電子郵件,同時對蘇作戰總指揮鄧峰也收到了中國談判代表團團長李大為關於中蘇雙方在半個小時前正式簽署了《中蘇停戰協定》的電話。在電話裡,李大為告訴鄧峰在協議中的幾處“貓膩”是有意為以後留下的伏筆。

鄧峰知道一個這樣事關兩國今後前途命運複雜的檔案,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作的在各方面都無懈可擊。他知道很多東西寫在紙上,是政治家們給老百姓看的,有些條款可缺乏可操作性的,最起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這樣。例如,在貝加爾湖以北已沒有了能和中國遠東兵團的作戰部隊共同簽署確定停火線的一線蘇軍的指揮員了,有的也僅是一些小股的“趁火打劫的匪徒”。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所謂“停火線”,那就看中國的坦克能開到哪裡的問題了。

對此李大為也說:“這一點中蘇雙方的心裡都十分的清楚。儘管現在根本就不具備簽訂停火協定的條件,但蘇聯方面還是堅持籤。因為蘇聯擔心中國在解決遠東地區後,揮師西進把戰爭推向歐洲。所以先停下來再說,有些問題待雙方停火後再專題商量,至於遠東地區由中國去佔好了。而我們已超額的完成了”獵熊行動“計劃,已達到了我們自己的目的。”

“哈,哈。”鄧峰在電話裡開玩笑的說“你這真是小富即安。”

“這可不是小富即安,”李大為解釋說:“這叫量力而行,你也是該停手就停手吧。”

鄧峰當然知道中國有多大的能力,多大的胃口。雖然知道這些,但機會難得,在心裡還是想能多佔一點是一點。隨後,鄧峰又和最高首長通了電話,最高首長指示,讓鄧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遠東兵團司令員的名義,簽署了全線停火的命令。並以明碼電報的形式釋出,向所有的參戰部隊下達這一停火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