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計劃在戰爭爆發之後才讓這些印度人起事的。但是現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了給德國創造更多的戰爭準備的時間,他們只能提前引爆印度這顆棋子了。只有印度大亂,中國人的精力才會被牽制住。或許,還會給中國人的戰爭潛力造成巨大的影響。此消彼長之下,德國人的實力就會提高很多了。
在小茅屋內的印度人,是三男一女。那個女的尤其引人注意。她的容貌在印度人當中,也算是美女了。很難想像,她居然是這些抵抗組織的首領。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佔西女王。她之所以反對中國人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是因為她的土邦被滅亡了。這使得她丟掉了王位,並且連自己也差點成為那些土邦主的玩物。所以,佔西女王十分的仇視中國人以及那些為虎作倀的土邦主。她用自己的積蓄,發展了一支反抗勢力。在印度北部,很有勢力。這使得佔西女王也成為了德國人拉攏的重點物件。
另外的三個印度男子,則有一箇中年人和兩個年輕人。中年男子和佔西女王一樣,也是一個土邦的邦主,被稱之為巴克德。汗,他在那些丟掉了領土的土邦主之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的組織下,那些想要重新奪回自己的領土的土邦主,很多都團結了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抗勢力。
另外兩個年輕男子,分別是坦地亞。託比和昆瓦爾。辛格。他們兩人代表的則是印度被奴役的階層。他們是單純的被土邦主們的剝削和壓迫的受不了了,這才起來反抗他們的。這四個人,就成為了印度的各個抵抗勢力的領袖。也是德國人重點支援的幾支抵抗勢力。
“那些中國人,他們為了準備打下一次的世界大戰,不斷的剝削我們,想要我們來為他們的戰爭買單。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要馬上起來反抗他們,不能夠讓他們得逞。否則的話,他們一旦再一次贏得了世界大戰的勝利,印度就永遠不會有機會擺脫他們的殖民統治了!”巴克德。汗說道。
“是的,巴克德。汗說的很對。我們的人民在被中國人奴役,我們不能夠在這樣下去了。必須要將中國人趕走才行!”佔西女王也說道。她早就在等待著這一天了,把中國人趕走之後,她就能夠重新登上王位了。這樣的話,她就能夠重新過上好日子了。不會像現在一樣,每天都東躲西藏,生怕會被中國人給抓住。這樣的日子,她早就過夠了。
相比激進的巴克德。汗和佔西女王,坦地亞。託比和昆瓦爾。辛格則要謹慎一點。儘管,他們也很想推翻中國人以及那些土邦貴族的統治,讓印度人不用再受到奴役。但是他們卻知道,敵人的勢力很強大。貿然起事的話,必然會遭到中國人的圍剿的。而那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為什麼要提前起事?戰爭還沒有開始,中國人的勢力非常的強大,他們在印度部署了一個集團軍,整整十八萬人!十八萬訓練有素,武裝到了牙齒的中國*軍隊,如果我們起來反抗他們的話,必然會被他們殺的血流成河的!”坦地亞。託比說道。
“沒錯,我們應該等到戰爭開始之後,中國人抽調了部署在印度的軍隊,然後再起事。這樣的話,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昆瓦爾。辛格也說道。
巴克德。汗和佔西女王都皺起了眉頭,似乎在考慮,是不是要等到戰爭開始之後再起事,那樣才會更好一點。
“諸位,戰爭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中國人已經在收縮其他地區的兵力了。中國人的主力軍隊都調往歐洲去了。剩餘的軍隊,也即將調往歐洲。對你們來說,不會構成任何的影響的。況且,印度這麼大,人口又這麼多。只要你們起事,必然會得到大量的印度人的支援的。到時候,你們的隊伍就會向滾雪球一樣不斷的擴大。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印度人起來響應你們,中國人就拿你們毫無辦法了!”馬肯森繼續蠱惑道。
十分之一的印度人,那就是兩千萬了。兩千萬印度人一旦鬧騰起來的話,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中國人想要鎮壓這些印度人的起義的話,估計得派遣幾十上百萬的軍隊吧!大量原本準備用來進攻德國的戰爭物資,也會用在鎮壓印度起義上面。這樣的話,中國人的戰爭準備時間將不得不向後推遲。
如果這些印度人表現出色一點,甚至會把中國人拖入戰爭的泥潭。這樣的話,德國要擊敗中華帝國,似乎就更加的容易了。
巴克德。汗、佔西女王、坦地亞。託比和昆瓦爾。辛格似乎都被馬肯森描繪的前景給打動了。幾人考慮再三之後,都答應儘快進行起事。
1862年6月,印度抵抗組織在孟買起事,他們攻擊地方政府,搶奪警察和土邦軍隊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