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陳留阮籍,中散大夫諫國嵇康,晉司徒河內山 濤。司徒琅邪王戎,黃門郎河內向秀,建威參軍沛國劉 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陽,結自傅之遊,時人號之為 '竹林七賢,,向子期所頃山陽舊居也。後人立廟於其 處。〃
又云:
〃郭緣生《述徵記》所云白鹿山東南二十五里,有嵇 公故居,以居時有遺竹焉,蓋謂此也。〃
所謂山陽故居筠篁列植,稱康故居有遺竹,都是因為 不明白〃竹林七賢〃名稱的由來,所作的附會。
〃竹林七賢〃以穭康、阮籍、山濤為領袖,向秀、劉 伶次之,王戎、阮咸為附屬。王戌從弟衍本不預七賢之 數,但也是氣類相同的人物,可以合併討論。
《晉書》四九《阮籍傳》附《瞻傳》雲:
〃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入貴名教,老莊明自然, 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諮嗟良久,即命闢之。世 人渭之'三語掾'/
《世說新語,文學類》亦載此事,但作王衍與阮修問對
之詞。其實問者之為王戎或王衍,答者之為阮膽或阮
修,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老莊自然與周孔名教相同
之說一點。〃三語掾〃之三語中,〃將無〃二語是助詞,三
語實僅〃同〃之一語。老莊自然與周孔名教相同之說為
當時清談主旨之所在,故王戎舉之以問阮瞻。阮瞻的 回答與王戎之意符合,故深得王戎的賞識。
關於周孔名教,據《老子》雲: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又云:
〃始制有名。〃 王弼注云:
〃始制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始制官長,不可不立 名分,以定尊皂,故始制有名也
《莊子,天下篇》雲…
〃春秋以道名分。〃
據此可知名教或以名為教,依魏晉人的解釋,即以官 長君臣之義為教。這是人世求仕的人所宜奉行的東 西。主張遵行名教,人世求仕,與主張崇尚自然,避世 不仕,適相違反。名教與自然明明是不同的東西,何以 王戎、阮瞻要說相同呢?這要了解瑰末以來的政治狀
況及嵇康等人的主張與遭遇。
在魏末晉初主張自然與名教互異計程車大夫中,其 崇尚名教一派的首領,如王祥、何曾、荀覬等三大孝, 即轍佐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而做到三公的人。其眷懷 魏室,不與司馬氏合作的人,皆標榜老莊之學,以自然 為宗。當時人物對名教與自然主張的不同,即是自身 政洽立場的不同。
〃七賢〃之中,應推嵇康為第一人。嵇康的妻子是 曹操曾孫之女(見《魏志》二〇《沛穆王林傳》裴注引 《嵇氏譜》〕。在政治上,嵇康積極反抗司馬氏;在思想 上,嵇康是主張自然的最激烈的領袖。
《魏志》二一《王粲傳》裴注引嵇喜撰《嵇康傳》略
雲:
〃少有偶才,曠邁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香,寬簡有 大量。學不師授,博洽多聞,長而好老莊之業。性好脲食, 常採御上藥。善屬文論,彈琴詠詩,自足於懷抱之中。以 為神仙者,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致。超然獨達,遂放世事, 縱意於塵埃之表。撰錄上古以來聖賢、隱逸、遍心、遺名 者,集為傳贊,自混沌至於管寧,凡百一十有九人,蓋求 之於宇宙之內,而發之乎千載之外者矣。故世人莫得而 名焉。〃
裴注又引《魏氏春秋》略雲:
〃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
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遊於 竹林,號為'七賢'。大將軍嘗欲闢康。康既有絕世之言, 又從子不善,避之河東,或雲'避世'。及山濤為選曹郎, 舉康自代,康答書拒絕,因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 大將軍聞而怒焉。初,康與東平呂昭子巽弟安親善。會巽
淫安妻徐氏,而誣安不孝,囚之。安引康為證,康義不負 心,保明其事。安亦至烈,有濟世志力。鍾會勸大將軍因 此除之,遂殺安及康。〃
據此可知嵇康在當時是一個被號為主張老莊之自然
(即避世),違反周孔之名教,不孝不仕的人。司馬氏殺
桮康,加在他身上的罪名,正是不仕不孝,違反名教。
俞正燮《癸已存稿,書文選幽憤詩後》說:〃乍觀之,一 似司馬氏以名教殺康也者,其實不然也。〃司馬氏實以
名教殺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