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這位“劉皇帝”一朝當權,自然忘不了報一箭之仇,把朝臣們當作了眼中釘。一次,曾經藉口有朝臣們寫匿名信罵他,讓他們在中午的大太陽下集體罰跪,有些身體和心理素質都不怎麼樣的,就這麼連嚇帶曬給死掉了。不過“劉皇帝”的滔天權勢也召來“八虎”中其他人的側目,於是朝臣們抓住這個機會,讓其中的一位天天在武宗面前哭著說劉瑾要謀反。皇帝開始不信,後來真的在劉瑾家裡搜出幾百副甲冑,他才大驚失色,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劉瑾的胡作非為早就惹得萬民切齒,在凌遲他的時候,人們紛紛買他的肉吃,劊子手還因此發了一筆小財。可皇帝雖然殺了劉瑾,卻依然行為不改,玩鬧得更加厲害了。

整日做著將軍夢(1)

明武宗大肆玩樂,放縱劉瑾胡作非為,結果引來一場民變。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北直隸霸州文安縣劉六、劉七起兵反明。轉戰八省,三過南京,四次逼近北京,弄得京師不得不戒嚴,駐守北京禁軍的戰鬥力之差由此暴露無遺。皇帝十分不滿,就直接調來了鎮守宣府的邊軍平叛,後來靠著這些邊兵的力量才把這場起義鎮壓下來。經此一變,明武宗對邊軍的戰鬥力大為驚歎,就把那些立功的將領召到豹房裡來。

這些軍官中有一個叫江彬的,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勇猛善戰。有一次作戰時身中三箭,其中一箭穿過面頰,從耳朵裡穿了出來,他卻全然不顧,拔掉箭繼續和敵人作戰。武宗聽說了他這段傳奇經歷,嘖嘖稱奇,就特地召他來要看看那個劍疤。談起了軍事,兩人特別投機,皇帝就把江彬留在了身邊。武宗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當太子的時候就經常在宮裡演習騎射。大臣們勸孝宗皇帝管管他,但孝宗皇帝卻說太子關注武事是安不忘危,也是好事,就聽之任之了。後來他當了皇帝,還在豹房裡操練小太監們搞軍事演習。但這些都是玩鬧,他並沒有親自到過戰場。現在有了江彬,協助皇帝指揮演練軍陣,把原來武宗訓練的那些小太監都換成了從邊鎮中挑選出來的精兵。經過江彬一段時間的訓練指導,皇帝懂得了不少實踐經驗,在一次次對抗演習中,他對領兵打仗更是著迷了,渴望能有機會走出皇宮,真正體會一下沙場征戰的感覺。

機會居然不久就來了。正德九年(1514年)六月,韃靼小王子率領蒙古騎兵進攻宣府,明軍初戰不利,後來使用前後夾擊的戰術,迫使蒙古退兵,但是代價慘重。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年),蒙古再次進犯,殺掠百姓,掠奪牲畜,大肆騷擾一番後撤兵。武宗聽說此事,覺得正好給自己操練了多時的宮中“軍隊”一個實戰演練的機會。再加上江彬和錢寧互相爭寵,江彬害怕錢寧害他,就向武宗吹噓邊軍如何英武善戰,宣府的歌女是多麼窈窕迷人,更使皇帝對邊境充滿了神往之情。於是,皇帝作出了決定,他要親自去征討蒙古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一日的清晨,武宗皇帝偷偷換上便服,和江彬一起,帶了幾個心腹之人,趁人不注意,溜出了北京德勝門,直奔昌平。對此朝廷百官一無所知,第二天上朝發現皇帝沒了,都大驚失色,三個內閣大學士立即上馬出城去追,一路狂奔卻依然見不到皇帝的蹤影,只好給他上了一個奏疏,說皇帝這種行為相當危險,應該趕緊回來以安民心。皇帝當然不會被一本奏疏被勸回去,他的目標是宣府。

皇帝甩下了一幫大臣,卻在居庸關被擋住了。居庸關的巡關御史命令關門緊閉,不準放任何人透過,武宗派人去傳旨讓他開關,他卻拿了敕印,仗劍坐在關門之下,號令關內說:“有言開關者斬!”並立即寫奏疏勸皇帝返回。武宗沒有辦法,只好返回。

只是皇帝雖然回去了,卻很不甘心,還在找偷偷出去的機會。半個月之後,他打聽到那個御史出巡去了,不在居庸關,便溜出北京城,火速趕到了居庸關,混出了關門,向宣化方向加速奔逃。皇帝在途中屢次問御史安在,可見他還是有點自知理虧。於是,為了防止那些大臣們又跑來把自己拉回去,他留了個宦官鎮守居庸關,不準任何的官員出關。大臣們無可奈何,武宗終於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夙願,來到了宣府。

按說皇帝出征也是正大光明的事,何必搞得這麼偷偷摸摸,大費周章。原來,在傳統的觀念中,皇帝是九五之尊,地位重要,不能輕舉妄動。若是為了消滅幾個小小毛賊而動搖了“國本”,就得不償失了。再說,明朝本身就有一個慘痛的先例:當年明英宗曾經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出徵蒙古,結果兵敗被擒,蒙古大軍直逼北京,史稱“土木之變”,鬧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