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沒有像董延光一般雙膝跪地,然後上來就是一陣的哀號請罪,王忠嗣臉上依然清冷,沒有任何的恐慌和不適,淡然地跪在地上,然後朝著李隆基說道:“拜見陛下。”
看著王忠嗣鎮定自若的樣子,李隆基心中也是一陣的異樣感,這個樣子此時大唐的名將,威震一方的大帥,難怪能夠打的北方夷族望風而逃。
但是,李隆基心中同時也是一陣的怒火,他看到王忠嗣此時威猛不凡的樣子,知道這些都是他給王忠嗣的,但是王忠嗣為什麼要對他不忠,這是李隆基無法接受的。
此時,李隆基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氣度和胸襟了,他此時只要是一點點的疑惑,只要是牽扯到皇位的事情,就會非常敏感,他處理起來也會非常極端的。
此時,看著王忠嗣的氣勢,李隆基心中的怒火雖然不減,但是依然還是忍住了,然後朝著王忠嗣平和地問道:“你為何不發兵支援石堡城。”
對於李隆基的質問王忠嗣心中只有一個答案,而且他也會如實說出來,因為眼前的這個人是他的養父,在王忠嗣的眼中就是親生的父親,他沒有必要對自己的父親說謊,他對李隆基的忠心是亙古不變的,此時也絕對不會叛變,就是李隆基下一刻就要殺了他,王忠誠依然不會做出有損大唐和李隆基的事情的。
王忠嗣隨後朝著李隆基說道:“啟稟陛下,臣看到董延光備戰不足攻城器械準備也不足,更是不清楚石堡城中吐蕃人的實力,短短的幾個月功夫,就貿然發動進攻,成功的機會很小,臣認定即使派出河西的兩萬守軍支援,也難以攻下石堡城,而且也是徒增傷亡,都是傷及大唐兒郎,所以臣不想發兵。”
王忠嗣的話頓時讓大殿上眾人一陣的驚愕,他們沒有想到王忠嗣竟然是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起初眾人認定王忠嗣一定會說一些什麼局勢緊張,忙於北方戰事,河西不穩,如果一旦被當地的夷族乘機擾亂河西局勢,所以才沒有發河西的兵。
但是,眾人萬萬沒有想到王忠嗣竟然是這樣想的,是故意不發兵的,如果是這樣,那真是王忠嗣自己找死了。
楊成心中也是一陣的驚愕,然後就是一臉的焦慮,他和王忠嗣已經見過面了,並且將李林甫和董延光的計謀告知了王忠嗣,楊成不希望這個大唐的戰神就這樣倒下,最後還是選擇拉他一把。
在楊成看來,已經將李林甫和董延光的計謀告知王忠嗣了,那麼王忠嗣就一定有準備的,但是王忠嗣說出剛才的那些話,實在是出乎楊成的意料,甚至讓楊成感到一陣的心驚,王忠嗣這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啊,說出這樣的話,就是等於已經沒了半條命了。
李隆基聽了王忠嗣的話之後,也是微微一愣,然後心中就是一陣的怒火,王忠嗣竟然是有意抗旨,而且還說出那麼大一堆的理由,說董延光無能,這不是在說他李隆基瞎了眼嗎?董延光雖然是李林甫舉薦的,但是畢竟是他同意的。
而且最令李隆基氣憤的是,王忠嗣竟然說自己為了不讓大唐士卒出現更多的傷亡,所以才會不發河西的守軍。李隆基心中一陣的怒火,他不明白河西守軍是他李隆基的,還是他王忠嗣的。
氣憤的李隆基此時也徹底爆發了,然後朝著王忠嗣冷冷地說道:“你看知道抗旨的後果?”
王忠嗣的臉上依然沒有任何的恐慌和不適,然後平靜地說道:“臣知道抗旨的後果,但是臣更知道要忠於陛下,此時絕對不是攻打石堡城的時候,而且董延光也絕對勝任不了這個差事。”
李隆基看到有些這般倔強的王忠嗣,頓時被氣的有些想笑,王忠嗣一再說董延光不勝任這個差事,在李隆基看來就是在說自己瞎了眼,這如何讓李隆基能夠順氣,此時李隆基心中已經下了決定。
李隆基隨後朝著王忠嗣說道:“那你說說,石堡城什麼時候打合適,該由誰來打。”
王忠嗣此時依然是一臉的平靜,好像就沒有看到李隆基的怒火一般,然後略微思考了一下,隨後朝著李隆基說道:“啟稟陛下,石堡城是隴右要地,是吐蕃人對隴右最大威脅,此時吐蕃人在去年已經損兵折將五萬多人,還有大漠門城也被焚燬,莽布支十餘年的心血全部付之東流。”
“而且吐蕃人又丟失了青海一帶,青海雖然一直都是夾在大唐和吐蕃之間,但是卻是吐蕃人的緩衝,而且最熟悉大唐的莽布支也死了,此時面對這樣的局面,吐蕃人想要進攻是很難了,而其他們反倒會擔心大唐的征討,所以石堡城就成為他們牽制大唐的要害。”
“面對這樣的局面,吐蕃人是絕對不會放棄石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