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掠奪他國的資源,用來強盛自己國家的行為。
當然,若是當真是把這麼兩個狀況相比較的話,自然是漢人們所贊同的那種一下子買賣所造成的傷害要來的小。而歐洲人所打算的那種長期、緩慢的掠奪方式,對於當地所造成的傷害也是更深、更難以恢復的。
但是總體說起來,這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都是掠奪,都是滅絕人性的行為。只不過隆慶對於這麼做而產生猶豫的原因並不是這個,不只是他,就是很多人也都明白了這個道理。隆慶所猶豫的原因是,他並沒有理由去這麼做。
中原大地自從有了王朝建立以來,只要發動戰爭都必須要有一個條件,不是國力強盛,也不是兵強馬壯,而是所謂的師出有名。且不管你所謂的師出有名,到底是真有還是假有,是當真為了討伐賊人而豎起大旗,還是說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隨便給對方亂套上一個惡名,這些都無所謂。總之,就是要師出有名。只要你是師出有名,那麼不管你做什麼就都有了正義感。
這也正是為何自古以來,不管是造反還是反抗,總是要在前面加上“豎大旗”這麼幾個字,正是這麼一個道理。
隆慶所煩惱的正是,如今的他沒有理由去這麼做。不管海外的那些還未被人們所探索的土地到底有著多麼巨大和迷人的寶藏財富,但是那裡總是會有著原住民的存在,不管那些原住民再原始,但是他們也是人。而作為一個文明王朝,特別是向大明朝這樣傳承著中原大地古老文明的帝國,根本就沒有理由去進攻、侵略他們。難道說那些人意圖對中原不利嗎?這個理由簡直是有些天方夜譚了。
只是對於隆慶這麼一位愛財的皇帝來說,他又實在是有些放不下那裡所有著的巨大財富。雖然他不知道那些財富到底價值幾何,可是在他看到那葡萄牙人費盡了心力也想要攻打天竺之時,他也就能夠大致明白了。
而出師無名的隆慶正在煩惱的時候,卻是聽到張凡的這麼一句話,頓時他心中的那股慾望又重新點燃了起來。
想想也是,不用動刀動槍、不用調兵遣將,就可以獲得同樣多的利潤,誰會不動心呢?只不過,隆慶還不知道張凡的具體打算。
“愛卿,你打算怎麼辦?”隆慶趕緊向張凡提出了這個疑問。
“其實陛下,微臣所說的法子,其實陛下已經做過了。”張凡笑著說道。
“朕已經做過了?”隆慶聽了張凡的話之後,非常的詫異,他可不記得自己到底做過了什麼事情。
“正是。”張凡看到隆慶這幅疑惑的樣子,解釋道,“正是陛下登基之時,下令的開關之策。”
“開關?”隆慶思考了起來。
“陛下,您且想想。”張凡見隆慶還沒有思考過來,提醒道,“自打陛下開關之時,到現在也不過就是三年的時間,而且第一年的時候,肯去出海經商的人也並沒有多少。可是陛下方才在大殿上的時候,未曾見到微臣此次從江南帶了回來多少銀兩了嗎?”
經過張凡這麼一提醒,隆慶頓時恍然大悟。是啊,張凡這一次奉了隆慶的命令前去江南徹查貪汙的事情。而這一次張凡回來之後,其收穫也是異常豐富的。五千多萬兩的銀子啊!而且這些銀子全都是劉山那夥人從歸海的商賈身上面撈來的。
根據張凡之前遞給隆慶的奏疏,他知道,除去那些海商正常上繳給國家的稅銀之外,這些被那些個貪官們搜刮去的銀子也大約有那些海商所賺回來的一半。三年的時間,光是靠那些人數並不是很多的商賈們出海經商就賺了一億多兩白銀回來,那可是大明王朝多少年的稅收總和啊!
“這麼說的話,愛卿的意思是,朝廷應該多多鼓勵民間的商人經商?”隆慶問道,隨即他又搖了搖頭,說道,“這樣不好,一來不說自古以來,人們就以經商為賤業,人人都說商人逐利,為了錢財而忘卻了道德。若是朝廷鼓勵百姓們經商,恐怕不會是個什麼好事。
“二來,這海商一旦多了起來,自然賺回來的銀子也會多了。可是那樣一來,銀子一多,眼紅的人也會多。朕怕,將來這貪官會越來越多,那可就麻煩了。”
“陛下考慮的是。”張凡說道,“不過微臣倒也有些話要跟陛下說說。關於陛下所說的商人逐利,這點微臣同意。不過這句話在商周之時就已經存在了,這幾千年的時間過去,早就有了變化了。
“商人逐利,說白了就是為了錢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但是陛下,如今可不是這麼回事。微臣家中就是經商的,微臣此次在揚州認祖歸宗,方才知道原來微臣家中也是經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