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于飛之時,猶不忘國事,誠難得也。朕能想見,斯時斯地,是何等情狀。卿不必惶恐,朕若當此時,未必能如卿自持也。”
孫綱看完後差點沒笑出聲來,到底都是年輕人,皇帝也是憋壞了,一提到這方面的話題,詞兒總是特別的豐富。
如果不出他所料,這個事以後將不會成為什麼麻煩了。
這天,“龍揚”號戰列艦同北洋艦隊其他諸艦一起,回到了旅順駐防。
據薩鎮冰和他講的,戰艦到達江蘇沿海時,當地人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大的船,“萬人爭睹,商民皆拊手相慶,謂之為海上長城”,在送裴蔭森靈柩下船後,戰艦鳴放禮炮,水兵肅立致哀,裴蔭森的家人十分感動,當地人民知道裴蔭森為了建造鉅艦耗盡心血辭世的經過後,自發幫助裴蔭森的家人運送靈柩,並在當地為他立祠致祭,以為紀念,讓孫綱感慨了好久。
裴蔭森鞠躬盡瘁,一生為國的胸懷,可以說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裴蔭森還留有《裴光祿選集》。《船政奏議彙編》,《他山剩簡》,《書版雜著》等著作)。
但是,孫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海軍擁有“龍揚”號戰列艦地事,不可能保密太長時間。
列強用不了多長時間還是會知道,至於是什麼反應,就不好說了。
所以,抓緊時間,讓這艘戰列艦儘快形成真正的戰鬥力才是關鍵。
透過數次遠航。“龍揚”號的官兵已經熟悉了戰艦的操作,而且測試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資料,“龍揚”號以10節經濟航速航行時續航力可以達到4200海里,在威海期間,官兵們都以能上“龍揚”號為榮,這艘亞洲第一鉅艦當仁不讓的成了北洋艦隊新的旗艦,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有一大堆,讓得到新式鉅艦的林泰曾很是頭痛。
因為,如何同其他艦艇配合作戰成了一個問題。
經過改裝後的“定遠”和“鎮遠”最快可以達到17節地航速,但不可能總保持這個速度。“開遠”最快可以達到近19節,編隊作戰航速問題倒還好辦些,關鍵是陣形不好解決,“定遠”和“鎮遠”是“艦首對敵”思想的產物。只有艦首向著敵艦才能發揮最強的火力(所以說大東溝海戰中北洋艦隊採用犄角雁行陣不能說是失誤),而“開遠”是在“火力均衡”的指導思想下設計的,“龍揚”則是注重一舷齊射火力發揮,這四艘戰列艦在戰鬥中採用什麼樣的陣式可是很不好解決的。
孫綱一聽頭也有些大,他對艦隊作戰陣形的瞭解也不多。在和眾位艦長及外**官團好一通參詳後,北洋艦隊總教習智利海軍上校馬丁提出來一個大膽的設想,就是以“定遠”“鎮遠”“開遠”三艦編隊成三角陣“三人組”,以艦首對敵,“龍揚”自己一隊,和“三人組”成犄角陣列,戰時“龍揚”可以發揮自己高速度的優勢,插入敵陣,和“三人組”對敵形成圍殲之勢。只是這樣一來,“龍揚”號作為旗艦就不太合適了,因為旗艦要兼顧指揮,自己去衝鋒陷陣,其他地艦艇誰來管?
馬丁上校說,一個艦隊的旗艦主要的任務是指揮。並不是衝鋒陷陣。旗艦自己親自“操刀”上陣,危險性是很大的。因為一支艦隊地旗艦本身就是對方主要打擊的物件,如果在海戰中突出陣前,會遭到對方的集中火力射擊,象在大東溝海戰中,“定遠”衝鋒在前,雖然開炮給日本艦隊以很大打擊,但卻很快遭到對方強有力的反擊,結果被打中了司令塔,導致提督丁汝昌受重傷,整個艦隊失去了指揮,險些釀成大禍。他建議以“開遠”為艦隊旗艦,不要以火力最強,速度最快的“龍揚”為旗艦,讓“龍揚”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大地作用。
他的建議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後世的美國海軍“長灘”號電子指揮艦,就是純粹用來幹指揮的,連武器都沒有),只是他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及目前大清森嚴的等級制度對海軍的影響,所以他的建議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林泰曾當然不同意以“開遠”作為旗艦,北洋艦隊地旗艦隻能是“龍揚”,這艘新式萬噸鉅艦已經成為北洋艦隊及中國海軍新的象徵,即使他想不以“龍揚”為旗艦,他頭上的榮祿和那個鳥朝廷也不會批准的。
商議到後來,決定採用一個變通方案,即“菱形陣”(《船陣圖說》裡叫“四維陣”),“開遠”在前,“定遠”“鎮遠”隨後並列居中,“龍揚”在後,戰時“開遠”“定遠”“鎮遠”以三角陣艦首對敵衝鋒,“龍揚”在三艦的掩護下讓過側舷繞到三艦側翼,以一舷齊射的火力支援,對敵形成包抄之勢,在他們用模型進行演示後孫綱才算看明白,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