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決定了要誓死守住新德里,但具體到如何進行這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新德里保衛戰,威廉心中仍然沒底。
太平軍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從他們掃蕩新德里周邊的外圍工事就可見一般。
新德里雖然有重兵把守,但外圍防線已破,基本已算是一座空城,即使是老虎,一旦它失去了尖牙利齒,那還有什麼可以倚仗的呢。
但是,事已至此,威廉必須守,即使明知不可為,但也必須為之,至少,他們必須守到援軍的到來。
於是,英印聯軍準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而在英印聯軍積極準備的同時,太平軍對新德里的包圍也已告完成,同時,他們做好了攻擊準備,只要黃旭一聲令下,圍城的太平軍便可如猛虎下山一般對新德里發起最後的攻擊。
而對新德里,太平軍大軍現在是呈三面包圍的態勢,除了東西兩路大軍分別從兩個方向上實施包圍之外,為保險起見,黃旭坐不住了,他從阿薩姆關方面親自率軍趕來會師,而他新率的大軍也已抵達了前線,與其它兩路大軍完成了對新德里的三面合圍。
但為什麼不是四面合圍呢。
原來,這與新德里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新德里背靠的是印度洋,而印度洋麵積廣闊,如想從海上封鎖這一條路線,憑藉太平軍無敵艦隊的實力,恐怕很難做到對如此大面積海域的封鎖,所以,太平軍能做的就是對新德里實現三面包圍。然後令無敵艦隊伺機而動,儘可能的封鎖重要的航道。
而黃旭在到達前線之後,便立即研究部署對新德里的進攻。
正所謂兵貴神速,更何況此時太平軍士氣正旺,而英印聯軍則是完全處於下風。他們從心理與身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太平軍如果此時不乘勢追擊,痛打落水狗,那不是太拂了上天所賜的這良機了嗎?
所以,時不我待,刻不容緩。誓將餘勇追殘寇,莫讓時機悄然逝。
而有了這次對新德里外圍陣地立體作戰的勝利做為依託,太平軍算是嚐到了這種作戰方式的甜頭,此次攻城,眾將仍是提議優先採用火器發動進攻。利用火器的優勢,率先一步打掉新德里守軍的防禦工事並儘可能地殺傷守軍,然後,太平大軍再一擁而上,徹底擊垮英印軍,奪取英印聯軍這最後的保壘。
無限的憧憬證明,勝利的天平將再一次倒向太平軍。
而在絕對的的實力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將失去了意義。剩下的只能是垂死掙扎,從而儘可能地延長失敗的程序,這也許就是英印軍需要面對的現實。
現實雖然殘酷。但現實就是現實,它並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
而太平軍發起進攻的速度比英印聯軍想象的來得還要快,就在英印聯軍努力地想增強他們的防守強度的時候,太平軍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如冰雹般的炮彈再一次被傾洩在了新德里的城頭。
大炮的怒吼聲響徹雲霄,新德里的城頭火光沖天,而火天之間。這一片天地被照耀的如同白晝。
而在強大的炮火攻勢之下,新德里的守城工事幾乎都已埋葬在那一片火海之中。當然,守軍的死傷也是非常之慘重。
這一切都源於太平軍的炮火實在是太過於猛烈了。
而就在英印軍極度的惶恐不安之時。炮火突然間停了下來。
太平軍第一輪的炮擊宣告結束。
英印聯軍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死了的,說什麼都已經毫無用處,而活著的則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但總體來說,英印聯軍的情況很不妙,非常之不妙。
他們已經處於了崩潰的邊緣。
不過,他們心中還存在著一絲慶幸,慶幸太平軍的炮擊在這個時候停了下來。
但是,這種慶幸只是稍微冒了一下頭,便被接下來更為猛烈的炮擊給砸得粉碎。
太平軍的第二輪炮擊又開始了。
英印聯軍要瘋了。
炮火震天,帶走了生命,帶走了塵埃,也帶走了一絲僥倖。
英印聯軍心中殘存的那一點信念在太平軍絕強的炮火面前被撕成了粉末。
第二輪炮擊過後,英印聯軍基本就處在了被打殘的狀態之中,形勢堪憂。
所幸的是,太平軍的第二輪炮擊之後,炮火便停了。
而隨著第二輪炮擊的結束,太平軍的炮戰似乎已經結束。
而仍然處於極度恐慌之中的英印軍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們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