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已經經受住了經驗的考驗,而且每個人都認為,就整體來說,他們除了繼續按照這個規則行動之外,沒有什麼行動比這樣更好了。我們對價值體系的分析,這個價值體系就好像是這座經驗之山的地質學,也向我們表明了,在人們的需求和視野給定的情況下,貨物的這些數量和價值實際上可以解釋為在周圍環境條件給定情況下的合理的結果。
因此,這種在個人行為裡的經驗方式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合理的基礎。在一定條件下,有一種經濟行為能夠在現有的手段與可能的最好的方式所滿足的需要之間建立一種均衡。我們所描述的價值體系與經濟均衡的位置是相對應的,而這種經濟均衡的構成部分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所有的資料保持不變),否則,個人就會感受到他的境況比以前差。因此,只要問題是使自己適應條件,而且只是服從經濟系統的客觀需要,而並不是期望改變它,那麼對於個人來說就只有一個並且是唯一的一個行為方式採用,這個行為的結果將保持不變,只要給定的條件也保持不變。
假定讀者對競爭與壟斷情況下的交換和價格的一般理論是熟悉的,我們就可以順便注意到,普遍存在的交換可能性很自然地將會改變每個人的價值體系。根據根本的原理,資源的各個單位在可能的各種用途之間分配,以產生相等的邊際滿足,這個根本的原理當然將仍然起作用。在交換經濟中,我們可能這樣表述這個根本原理:對所有的家庭來說,價格必須與消費品的邊際效用成比例;同時對所有的廠商來說,產品的價格必須與它們的邊際生產率成比例。但是實際中一個新的現象產生了,即生產者將不再按照對於他們來說這些產品所具有的任何“使用價值”來估計產品的價值,而是按照生產者最後所獲得的產品的效用來估計。每個人對自己的產品的評價尺度,以及因此產生的每個人對他自己可能擁有的生產資料的評價尺度,將由這些商品的價值尺度構成,即用透過出售這些生產資料的服務所獲得的收入來交換或者買入的商品。完成這些操作的最有利的途徑是根據經驗找到的,每一種商品或者生產性服務都將按此來評價。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在給定環境條件下經濟生活的迴圈流轉(20)
在交換經濟的每一個時期,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所有無數的交換,在總體上構成了經濟生活迴圈流動的外部形態。交換規律向我們展現了根據給定的條件,這種迴圈流動是怎樣得到解釋的;它也告訴我們,只要這些條件保持不變,為什麼這種迴圈就不會改變,以及為了讓自己適應這些條件的變化,這種迴圈流動為什麼改變和是怎樣改變的。在假定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在每一個連續的時期內,同一種類、同一數量的消費品和生產者貨物就會被生產出來和被消費。因為在實際上,人們是根據經過反覆證明的經驗來採取行動的,而且我們認為,在理論上,他們是在給定的條件下,按照現有方法的最佳組合的知識採取行動的。但是在各個連續時期之間還有另一種聯絡,因為每一個時期都會使用其前一時期為它準備的物品,而且每一時期也會生產貨物供下一時期使用。為了使陳述簡單化,我們現在將這樣表述這一事實,假定每一時期只消費上一時期生產的產品,而且只生產將在下一時期被消費的產品。這種讓兩個經濟時期相吻合的辦法不會改變任何實質性的東西,這是很容易看清楚的。根據這個假定,每一種消費品都需要兩個經濟時期才能完成,不多也不少。
現在,我們要對每一時期中為了執行這個簡單化的經濟過程所必須的交換進行分類。首先,我們把那些僅僅為了將所得的東西再轉出去而執行的交換排除在外。理論表明,在每一種貿易經濟中必然存在大量的這樣的交換,然而在這裡,我們對這些純粹技術性的交易並不感興趣。第二,在每一種貿易經濟中都會發生勞動和土地的服務對消費品的交換。毫無疑問,這類交換體現了一個經濟系統的商品流的絕大部分,並且連線了它的來源和出口。但是勞動者和地主是為了已在他們手中的消費品而出售他們的生產性服務,這些生產性服務只在每一時期末才產出產品。進一步說,即使他們的某些服務是用來生產生產者的商品,他們出售他們的生產性服務也是為了消費品。在每一時期,那些還沒有包括在所觀察的時期內將使用的生產資料之中的勞動和土地服務,將用來交換上一時期已經完成的消費品。這種說法中有與事實相反的東西,只是為了讓說明簡單化,它並不影響原則。很清楚,在這種交換之前,是誰擁有勞動和土地服務。但是在交易中誰是另一方呢?在交換之前,用來支付這些服務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