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江然的絕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殭屍出籠》這部電影的拍攝上面,但是燃楓集團卻在忽然之間有了大動作,這次想要搞大動作的不是燃楓影城,也不是蔣建國,更不是姜衛。
江然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呆在自己辦公室的時間很少,今天他卻不得不從劇組抽身,再次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剛在辦公室裡坐下不久,就聽到秘書劉悅的請示,“江先生,招總來了。”
江然依然看著助理給自己的資料,頭都沒抬的隨口說道:“請他進來!”
招鴻鈞在劉悅的帶領下走了進來,滿面喜色走到江然的辦公桌面前,給江然遞過來一疊檔案,說道:“江先生,這是幾家報社的具體資料,你看看?”
說起這件事情,還要從上一個月江然的緋聞說起,當時江然出於氣憤,也是為了給香港一些媒體一個下馬威,下令封殺了幾家當時做的非常過分的媒體。
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這幾家本來發行量就不大,資本也不雄厚的報社,在沒了廣告商的支援,又有整個娛樂圈的封殺,只能報道一些坊間瑣事,在沒有能力拿到一些大新聞得第一手的資料的情況下,其經營情況每況日下。
這幾家報社也不是沒有找過燃楓集團,希望燃楓集團可以高抬貴手,但是這件事是江然親自佈置下去,又有誰會無緣無故的為他們貿然來向江然求情呢?
就這樣,在經營困難求告無門的情況下,這幾家報社的經營者紛紛有了出售報社或者結業的打算。
但是,在燃楓集團的封殺壓力下,他們想要出手報社,卻根本找不到接手的人。
一方面報社專業性比較強,本身又不太掙錢,一般的投資者不會進入這個行業。
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小報社感興趣的人,絕對不會是那些大人物、大公司。那麼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一般的人沒有抗衡燃楓集團的實力,會對購入報社後的經營有疑慮,因為誰也不知道報社換老闆後,燃楓集團的態度是怎樣的。
也正因此,這些被燃楓集團打壓的報社,現在面臨著一個即經營不下去,又賣不出去的兩難局面。
招鴻鈞也一直在關注這些報社的經營情況,最開始只是為了完成江然佈置的任務,進一步穩固燃楓集團在媒體圈內的地位。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家報社的經營越加困難,想出售而找不到賣家,招鴻鈞忽然意識到這對於燃楓集團來說,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
“江先生,這幾家報紙的發行量都不大,基本都是幾千分上萬份一期的發行量,他們現在在我們燃楓集團的壓力下,經營非常困難,想出售都沒有接手者。但是,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我建議趁機把他們收購下來。”
招鴻鈞的眼神熱切,在江然入主天天之後,江然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這樣積極。
江然擺了擺手,示意招鴻鈞先坐下,然後開口說道:“你先等等,我先了解一下這些報社的資料。”
江然之前聽招鴻鈞和樂至仁在電話裡給他彙報過這件事,但是幾家報社的具體情況如何,有沒有收購價值等等江然都不是很清楚。也因此,江然今天才特意從劇組抽身出來,專門回公司處理這件事
江然剛剛已經從助理那裡拿到相關的資料,現在加上招鴻鈞帶來的資料,可以詳細瞭解這些報社的歷史,他們的人力資源,他們以前的經營特點,他們的針對人群,發行數量,發行渠道等等各個方面的資訊。讓江然對這些報社以及這次收購計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
江然仔細的看了看這些報社的資料,然後抬頭問道:“招總,我看這些報社的發行量都不是很大,報紙的特點也不是很明確,我們真有必要收購他們?我們為什麼不根據自身的需要,另行建立新的報紙,這樣白紙上好作畫,應該更加有針對性吧?”
江然本身其實對於傳媒報紙並不是很在行,雖然前世有很多成功的商業案例和模式,但是那時的江然並沒有關注過這些東西,只能憑著前世零碎的一些概念以及今生不斷的學習來處理問題。
招鴻鈞聽到江然的疑問,笑著解釋道:“是的,江先生。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完全可以重新建立一份新的報紙,這樣更容易根據我們集團的整體規劃確定報社的發展方向。”
“但是,一家報社除了資金和發行渠道外,最主要的還是他的記者群,他的編輯群等內容提供部門,這些部門的組建磨合是需要時間的。而我們現在完全可以透過收購解決這些問題。”
招鴻鈞說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