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了後都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紀主任開始說了:“大家有什麼意見,大膽地說嘛。年輕人,先來!”
301醫院本院的一位年輕醫生站起來先發言了:“我覺得這個病人患的應該是膠質瘤。主要是從CT和MRI的影像特點看出來的。病人的大腦頂葉靠近灰質的地方,有密度均勻的片狀佔位性病變,應該就是腫瘤了。瘤體邊界不清,瘤周有水腫,佔位效應輕,無增強。應該是膠質瘤的可能性最大。”
底下的人也紛紛附和,對這一判斷的支援率比較高。
後來一位天壇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也說了一下:“從病情發展,再結合片子的表現,膠質瘤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只是有兩點,一點就是病理沒做,無法判斷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不過從病情發展來看,還算是低度惡性的。第二點,就是病人的病情中出現智力增強現象,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基本上膠質瘤。以及其他顱內腫瘤都沒聽說過智力增強現象,相反多是神經功能受到損傷而減退的現象,智力最多是不變,很少見到過智力增強的。這一點,對本病來說,到底是好是壞,還很難講。”
紀主任點點頭:“的確是最後一點也一直很讓我們迷惑。但我們基本上還是統一了意見,都認為是膠質瘤,至於具體的病理型別只能等手術切下來才能確定。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這例病人的手術治療問題吧。”
他環顧四周,指著芳華說:“小林,你說一下。”
芳華也經常在這種場合發言的。雖然她這樣的年輕醫生一開始都會說的比較幼稚,但紀主任等老醫生卻總是鼓勵他們大膽地說。
芳華大方地站起來,認真地開始發言了:“這個病人的腫瘤所在位置倒是很容易到達,但是手術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膠質瘤是腦外科最大的難題之一。原因之一就是膠質瘤是浸潤性生長的,邊界多數不清楚,手術很難切乾淨。而同時,膠質瘤沒有其它有效的治療有段,完全切除乾淨又是目前唯一治癒它的方法。
因為,膠質瘤不容易轉移,主要在是原位復發和向四周蔓延擴散。還有,我看過美國的病理研究資料顯示。膠質瘤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旦開顱動手術,反而可能啟用腫瘤細胞,從低度惡性向高度惡性轉化。綜上所述,該病人的腫瘤,務必在第一次手術時就切除乾淨,這一點非常重要。至於怎麼能做到,這具體的方案我就說不出來了。”
說完,芳華坐下,等其他資深醫生繼續發言。
紀主任點點頭說:“確實,膠質瘤要做手術就儘量要切得乾淨。但是這例病人的工作太特殊。總部首長要求我們一定要儘可能保留病人的神經功能,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能開刀。這可是給我們提了個大難題了。對邊界不清、很難辨認的膠質瘤來說,要同時兼顧切除乾淨和保留功能這兩點,太難了。所以,我們想請同行的高手們一起幫忙出謀劃策,務必做出一個完美的手術方案。”
前排坐的幾名專家又拿起病人的片子,邊指點邊討論起來。
這種級別的討論,可是芳華這樣的年輕醫生插不上話的。因為那需要幾十年的手術心得和經驗積累,相互之間才可以碰撞出火花,才可能慢慢斟酌出一個完美無瑕的手術計劃。
芳華轉過頭,和周圍幾個年輕人討論起來。他們針對這個病人病情的其它方面討論著,大家特別對智力提升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紛紛猜測著其中機制。
芳華說:“現在關鍵是沒有病理資料,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型別的膠質瘤細胞。雖然我們都覺得是一級和二級膠質瘤的可能性大,但具體是毛細胞星形還是鉅細胞星形,還是少突膠質或者少突星形,都不知道啊。所以,這智力的問題真沒辦法解釋。不過,我也真的很感興趣就是了。如果這裡面的機制能搞清楚,再能應用到臨床上,那不是能讓中國人變得更聰明瞭嗎?”
幾個年輕人不由都被芳華的奇想逗得發笑,只不過都壓著聲音,沒敢大笑。
芳華也微笑著轉頭,想看看主任們討論得如何了。但她忽然感覺有一道目光似乎在注視著自己。
她順著那感覺看過去,見到學習室門口不知什麼時候坐了一位三十多歲的女醫生。
這人應該不是腦外科的吧,因為從來沒在學術活動上見過。但是,芳華卻覺得她有點眼熟。再見到她胸牌上明顯的“解放軍總醫院”標誌,芳華知道她是這裡的醫生了。
讓芳華奇怪的是,這女醫生見到自己看過去,就衝自己點頭示意,彷彿是認識自己一樣。芳華雖微感奇怪,但也禮貌點頭,微笑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