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常發出“叮裡哐啷”的聲音,也算一景了。

當她們走出食堂時正是七點鐘,遠遠傳來了“叮咚——叮咚”的鐘聲。這鐘聲只在早七點到晚七點的整點響起,其它時間為避免影響人們休息而靜默了。

所謂“晨鐘暮鼓”,學校有座鐘樓是建於二十年代的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學校的標誌建築,它的剪影經常出現在代表學校的公文、明信片、信封、信紙上,醫大臨床醫學院的院徽就是鐘樓為核心設計的。

據老華西人說,那鐘聲真的很美。但為了保護文物古鐘,學校早就沒有真的敲鐘,而用電子鐘聲代替了古樸的鐘聲。好在電子鐘聲也很悠揚,每次聽到它時,讓林芳華不由在心裡回想起那首《菁菁校園》——

“校園的鐘聲叮噹叮噹,交織過多少美夢……園裡的林茵鬱郁蒼蒼,樹下的夢知多少……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成長的歲月最是令人難忘……”

等林芳華和王菊來到上大課的階梯教室時,才不過七點十幾分,居然就有十幾個同學都已經坐在教室裡面了。看來,這個一二三班組成的一中班裡,也有不少勤奮的同學呢。

秉承80年的傳統,醫大良好的學風在全市的大學甚至全省的大學中都是聞名的。學生大多非常勤奮,每晚在開放的四大教學樓的教室和圖書館閱覽室裡,幾乎座無虛席。

佔座位、上自習是醫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到期末考試前,因為一座難求,更是常有為佔座位發生口角的事情。往往這時,有的學生佔座位都是用鏈條鎖將書包鎖在課桌上,才能確保主權。還用普通的書本佔位子的人,再來教室時就往往要到講臺上堆的一大堆被甩的東西中找自己的書了。當然這樣佔位子學習,真是有點瘋狂了,這也算是醫大的特色。

林徵宇週六來的時候,看到醫大晚自習的盛況就連週末也這麼壯觀時,非常感慨。因為體院平時都沒有人晚自習,更別說週末了。成都市其他大學雖然要比體院好些,但和醫大比起來,可就小巫見大巫了。華西醫大作為老牌名校,果然是名不虛傳。

清晨,也是校園學習氛圍很濃郁的一個時刻。不但在教室中,在教學樓的走廊裡,在校園各處幽靜的小路上,在安詳美麗的荷花池邊,在悠長的紫藤長廊下,隨處可見手不釋卷、默默成誦的莘莘學子。

林王二人趕緊拿出幾個筆記本和文具什麼的,這裡兩個、那裡三個地甩在教室前排的黃金位置,幫姐妹們佔位子。然後,她倆並排坐下,加入這早自習的行列。因剛吃了早餐,不適合看書,林芳華就拿出單放機聽聽英語、練下聽力,相當於休息了。

************************************

大一的課程很基礎,主要是醫學物理、高等數學、政治、計算機BASIC語言、無機化學、生物學。老實說以中國的國情,除了生物,其它這些數理化在今後的醫院臨床工作中基本很難用得上。許多人都沒有認識到這些基礎課的重要性。

其實,醫學是真正的綜合學科,科學的巔峰,頂級的科學。

看英美髮達國家培養醫生的程式就知道了。要成為醫學生,必須先在普通大學學習4年數理化為主的基礎課程、獲得科學學士學位,才能報考醫學院。再大約學習4到5年臨床醫學相關的課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再到大醫院實習幾年並透過執業考試才有行醫資格。

此時還只是一般的通科醫生,要想成為專科醫生,還要經過幾年訓練,等真正成為一名臨床醫學專家基本要35歲左右。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是“金貴”的,時間和金錢耗費的驚人,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起的。但是社會對其回報也很高,醫生一直是國外最受尊敬、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

而國內的醫學學制大大背離了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它實在是簡化太多了。高中畢業入學,學習6年,其中還包括一年實習,就可以畢業行醫了。近年來,這6年制還進一步縮減成5年,華西醫大是1988年改成5年的,國內其它醫大也大多是同時進行了相似的學制改革。

唯有獨樹一幟的北京協和一直堅持醫學8年制,但它給予的博士學位MD和國外的MD還是不一樣,也僅被少數國家承認。總之,國內完成醫學教育、成為一名醫生的時間和國外相比是大大減少了。

雖然中國人口眾多、很需要醫生,但也不能顧此失彼,完全和國外醫學教育傳統脫節。

中國醫學界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青黃不接。國內享有世界聲望的醫學專家大多是解放前培養的,當年醫學院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