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然來了,怎麼也要進去看一下才好,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是麼。

張辰將快艇駛進洞裡去,雖然陽光能夠照進裡邊,但是這座山洞太深了,轉過一個彎角之後,能見度就沒有那麼好了,只是能隱約看到前邊不遠處的輪廓。張辰開啟早就準備好的兩盞強光燈,在強光燈的照射下,洞裡又再次亮了起來。

前行百十米再轉了一個彎,來到一處岔口,就在這裡,張辰和寧琳琅同時被眼前的物件震住了。這個岔口的一邊是三十多米寬的水道,河水從這繼續向前流去;另一邊是一個幾米寬的緩坡,大約二十多米的坡道盡頭處,是一個溶洞的入口。

水道這這一邊,在離開水面兩三米的半空中,橫掛著從山洞兩側接過的上百條鐵索,鐵鎖上居然架著三大五小八艘木製的船隻。張辰有點接受不過來了,這是他不曾想到過的,愣了半晌之後,張辰不由感嘆了一句:“真不愧是海盜窩啊,”

張辰把快艇開近一點,仔細地觀察了這幾艘船,是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的產物,想來是威廉·丹比爾留在這裡的吧。這樣子三艘大船應該是英國的蓋倫船,小船則是屬於美洲當地船了。蓋倫船並不是標準尺寸的,只有差不多四十米的樣子,其中兩艘有三層火炮甲板,大致看了一下有個六十門左右的火炮,上甲板上橫擔著三根桅杆,下邊還壓著一層層的帆布,這應該就是當時的風帆戰列艦了。另一艘蓋倫船隻有一層火炮甲板,不到二十門的佛郎機炮,屬於武裝商船。五艘小船都是單桅的,尺寸也只有不到十五米,應該是起短途運輸作用的。

看著幾艘船的樣子,應該不是新建造的,表面的磨損程度證實至少參是加過航行或者海上戰鬥。威廉·丹比爾的確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能指揮水手把這樣的大船開進如此窄小且暗礁密佈的島上內河,只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而且這三艘大船和別的風帆艦船還不一樣,這三艘船的桅杆是活動的,可以反覆拆卸安裝,否則就那三根最短都在二十米以上的桅杆,就進不了那個只有十幾米的洞口。

繼續把快艇向前,來到前後兩艘戰列艦的中間。這船還真是夠漂亮的,船頭上豎立著近兩米高的,象徵著威廉·丹比爾所效忠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女王瑪麗二世的巨大徽章,船舷上雕刻或鑲嵌天使和騎士等形象,就連兩側舷炮的洞口上都有精美的雕刻。這些傢伙還真是講究,打仗的船隻都搞出這麼多花樣,可見當時歐洲社會的奢淫程度。

這兩艘戰列艦分別叫做“女王萬歲號”和“皇家衛士號”,那艘商船叫做“海王號”,而那五艘小船則只是簡單的從七到十一的數字排列。張辰也用意念力觀察過這些船隻,表面都是五層綠色的光芒,可以證實確是十七世晚期建造的。

這些船都是被下面的鐵索托起來的,鐵索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山洞兩側的岩石上,經過了三百年的歲月依然堅固,幾艘船穩穩地架在上面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

要說這克勞德·杜瓦爾還真是個能人,他所選的這處山洞可謂是風水寶地了,想來這裡也會是一處藏寶的好所在。大西洋的海水流經這裡進入到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勢必會有很多船隻經過這裡,但是其外的暗礁卻給這座山洞提供最好的掩護,沒有那份海圖的人是絕對進不到這裡來的,這個從一路上很多躺在水下的小船就能看出來;這座山洞雖然有水流但是卻一點都不潮溼,乾溼度保持在一個很標準的比例上,這裡的八艘大小船隻沒有一艘因為潮溼而有一點腐壞,在意念力的觀察下,張辰認為這些船依然有出海航行的能力;最要命的就是這裡的岩石結構了,在經歷了十七世紀末的那場大海嘯和地震之後,這些鐵鎖居然沒有任何鬆動的痕跡,這些船隻也都安然無恙地待在那裡,這地方找的也太好了。

這些船都被架在鐵鎖上,現在還無法上到船甲板去看看,但是張辰在意念力的作用下也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所有的船隻基本都保持在備戰狀態,只要下水就可以航行,不需要再做準備了。

船上所有的火炮和一應物什都是齊備的,而且沒有生鏽或者黴變,唯一有些不大好了的就是船帆了,疊放在一起三百多年,難免有些老化,不過也還是可以升起來的,上面也許會出現一些破洞,但並不會影響到整艘船的航行。

張辰看著這些船,隱隱有些激動,這些船可都是實實在在三百多年前的東西,絕對算得上是古董,真是要感謝克勞德·杜瓦爾父子倆了,能把這麼好的戰船和商船完整地保留到今天。這些船對於古代歐洲的航海歷史,以及艦船的建造歷史等等方面,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而且能夠儲存的如此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