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沐,說道:“小沐姐,你可拿穩了,這都是好東西,一旦毀了可就再也難找了。”張芷蘭剛才就想問問張辰這是什麼寶貝,現在總算是沒外人了,就道:“兒子,這都是什麼寶貝啊,你這是又撿漏了嗎?”張辰笑嘻嘻的說道:“媽,您說的沒錯,是撿漏了。您知道老年間的人都玩鬥蛐蛐吧,這就是一整套的鬥蛐蛐精品,流傳到現在的可謂少之又少。能湊成一套的,最少也得值個三四百萬,這筐子裡的可都是精品,而且有的可能都是孤品,價值是沒法算清楚的。”說完也不管幾人如何的驚訝,對寧琳琅道:“琳琅,你來說一下吧,我開著車先往飯店走,這一路差不多也能說清楚了。”說完就點著火把車開出了停車場。寧琳琅接過張沐懷裡的竹筐子,看了看裡邊的東西,就開始給張芷蘭三人講解:“張媽媽,這三個桶狀的東西叫做蛐蛐盆,是用來盛放蛐蛐的,這個橙色的是明末清初一位很出名的匠人萬禮張製作的,萬禮張這個人是蛐蛐盆從宋代開始的瓦盆向後世的泥盆過渡的關鍵人物,他的作品存世量很少,蘊含著當時的歷史文化,是很有價值的一件東西。但是由於它的功能性,並不適合鬥蛐蛐使用,所以只是一隻養盆,就是平時用來養蛐蛐用的。”隨後又拿起另兩隻蛐蛐盆看了看,說道“而這兩隻就不一樣了,這兩隻是清代中期的一位制盆名家趙子玉所做,古代的鬥蛐蛐分為南北兩派,而這位趙子玉就是北派的頂尖式人物了,他的作品一直到明國時候都還有人在仿製。他製作的蛐蛐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的產品叫做子玉十三種,是供大眾賞玩的;而另一類叫做特製八種,就是現在所謂的高階產品了。這兩隻盆都是特製八種裡邊的,這隻看底款和蓋內的款識,應該是永戰三秋盆,屬於當時的精品;而這一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韻亭主人盆,從底款和蓋內的款識看,這上邊有‘榮郡王雅玩’的字樣,這隻盆應該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永琪的第五個兒子綿億,也就是嘉慶朝的榮多羅郡王所定製的,屬於極品了。”“這隻紫檀木帶手柄的和這兩隻青灰色的盒子是過籠,北派叫串,南派叫蛉房,是把蛐蛐從一處挪到另一處的用具,這隻紫檀木的應該是手工製品,這兩件陶製的都是趙子玉窯的;這幾隻半圓形的叫做水槽,這幾隻帶有翹邊的叫做飯板,是給蛐蛐放置水和食物的器皿;而這隻鳥籠一樣的,則是用來觀賞蛐蛐的,就叫做蛐蛐籠。”寧琳琅一邊講解一邊想,一萬塊買這些東西真是值啊,師兄眼睛太毒了。又拿起剩下的兩件,看著其中的一件說道:“這兩件叫做蛐蛐葫蘆,也是養蛐蛐的用具,蛐蛐放在裡邊的叫聲非常好聽。這隻葫蘆底兒是雙臍,還是象牙口和九動的高蒙芯的,我看應該是三河劉的精品,三河劉也是清代製作蛐蛐葫蘆大師,作品傳世極少,像這樣品相的在光緒年間要千兩銀子才能買到。”白銀千兩,這玩意就這麼值錢嗎?不懂古玩的張芷蘭三人都在想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玩意兒在那時候就值那麼多錢,哪現在又該十個什麼價錢呢。說罷又拿著另一隻葫蘆,看了半天,還是不太明白,就問張辰道:“師兄,這隻火繪葫蘆我只知道是清朝官模的,但是出處不能判定,你說說吧。”張辰回頭看了一眼那隻葫蘆,說道:“你看看那下面的款,是‘梁九公造’,葫蘆上的兩條龍都是很驕傲的抬著頭,那種不可一世的氣勢是皇帝才敢有的。這隻葫蘆不但是官造,而且是御製的,康熙皇帝很喜歡自制匏器,他御製的匏器款就是梁九公。”聽了章辰的話,寧琳琅也把眼睛睜的老大,康熙皇帝喜歡自制匏器的事他也是聽說過的,但是沒想到手裡能拿一件,這可是極其難得的東西,不管什麼物件,只要和皇帝沾上了親,那身價必定是暴漲,剛才那個青年還真是個棒槌。張沐對這些還不懂,就問道:“小辰,你說這個蛐蛐葫蘆是康熙皇帝自己做的嗎?怎麼康熙也很喜歡鬥蛐蛐嗎,而且還要自己動手製作蛐蛐葫蘆,真是想不通。”張辰就給她解釋道:“不是說康熙喜歡鬥蛐蛐,而是他喜歡製作匏器,匏器是葫蘆器的別稱,這蛐蛐葫蘆只是匏器的其中一種而已。最早期的匏器作用是皇宮裡用來盛水的,後來才慢慢變成皇宮貴族的把玩物件,也因為皇室的重視,匏器的製作工藝在康熙年間有了很大的展,演變成為杯、碗、筒、瓶還有蛐蛐葫蘆等等的樣式,皇家還專門為此開辦了製造部門,宮廷製造的匏器還被皇帝作為禮品賞賜給王公貴族和別國的使者等人,在當時也是一種文化。”現在的張沐已經是完全沉在古玩裡邊了,越聽這些事情就越覺得這個行當有意思,這裡邊的東西太精彩了,就想著自己啥時候也能像張辰或者寧琳琅一樣,看著個什麼物件,馬上就能說出個四五六來。

第六十五章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