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改革計劃獲得透過的成算增大了。想了想之後,九離又下旨,讓中京四品以上的官員都參與進來,併為兩天後的朝會預熱。
其實別把這事看得太過於複雜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要推行一項改革舉措,說改革成功了可以給每個員工漲工資,而大家又都知道改革是對公司有好處的,在兩面利好的情況下,設若你是公司的員工,是會同意呢還是表示反對呢?
當然是同意了!
之所以會這麼幹脆,是因為這裡面沒有了道德的羈絆。設若這個改革是以背叛國家或是信仰為代價的呢?我估計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乾脆地同意了!
道理其實就這麼簡單。
道德這個調子什麼時候都得唱起來,這不但不會造成任何損失,說不定還會在某些時候贏得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九離的旨意一下,中京城頓時空前熱鬧了起來。拜座師的拜座師,尋恩主的尋恩主,訪同年的訪同年……各種聚會在私邸和酒樓同期舉行了起來。目的只有一個:討論是同意九王爺提出的理藩院改革方案還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又是怎麼個同意法,如果不同意又要怎麼表態……反正這裡面的門道多著呢,複雜得可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夠想像得到的。
鳳九淵倒是安逸地呆在九王府裡坐看山河色變,盤算著如果這招還不能促使理藩院改革計劃獲得透過,那就只有另闢巧徑了。反正他老人家是打定了主意,不管軟的硬的,總之要走出一條路來才行。正無聊間,小太監來報,尚書令張平張大人求見。
尚書令張平?
鳳九淵對這個人沒什麼印象,主要是平時見他的機會太少了。
中書負責政務,尚書負責政令,門下負責監察封駁,三省之間互相制衡,構成了帝國的中央權力機構。因為神石走私案的事,鳳九淵才對翁尚多了關注,再因為他對自己提出的理藩院改革方案的支援,兩人這才走到了一起,建立了合作關係。尚書令張平可能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想趁這個機會搭上車來,多分些好處吧?
尚書令畢竟不是小人物,怠慢不得,鳳九淵一聲快請之後就讓韓以柔拿衣服來換。
351 彌羅來使(一)
朝會如期舉行。
但經過整整一個上午的激烈討論,依舊沒能達成統一的意見。只不過較上次朝會所不同的是,這次支持者和反對者幾乎各佔一半,另外還有一部分保持中立態度的。
朝會從辰時三刻開始,午時三刻結束,持續整整約兩個時辰。
鳳九淵實在搞不懂這些大多數都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們精神頭怎麼這麼好?沒坐沒靠,沒吃沒喝的,恁把他頂得七暈八素,邪火突突地往上躥。偏偏個個都抱著一番大道理,壓得他發作也不是,不發作更不是,甭提有多難受了。
散朝的鐘聲敲響了,九離不得不出聲暫時終止這場討論,她道:“……朕看出來了,諸位都是憂民憂國的實誠之士。理藩院的規制沿襲已經有838年未曾改動過了,祖制雖是祖制,但祖制未必就不能改,要不然也不會有歷代先皇對理藩院的諸般改革了。諸位如果說改革錯了,是不是指改革理藩院的歷代先皇也錯了呢?所以改革沒錯,但要看怎麼改!好了,今天的朝會到此為止,諸位就理藩院改革有意見或者是方案的,儘可以向朕遞摺子。這個問題就留到下次朝會再討論吧!退朝!”
在悠揚的樂聲和太監們的呼喝聲中,上百位大臣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一出無極殿的大門,鳳九淵就咬牙切齒地叫道:“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這幫二百五,全都腦子裡進了耗子……”不巧張平的聲音在身畔響了起來,他道:“王爺不必操之過急。皇上已經表態支援理藩院的改革,還把成功主持理藩院改革的歷代先皇都請了出來,這足以說明支援改革的決心。諸大臣之所以會有如此相左的意見,最主要的還是不明白皇上的意圖。今天的朝會之後,風向必然大變,不必等到下次朝會,百官們都會相繼上摺子支援改革的!只不過就改革的具體方案上,臣估計又會有波折!”
翁尚也湊了上來,問道:“哦,張大人是怎麼看的?”
張平瞅了瞅翁尚,兩人素來不對路,卻都搶投到了鳳九淵的帳下,只不過翁尚更為眼明手快,拔了頭籌。“不敢。想必翁相有更高妙的意見了?”
翁尚笑了笑道:“今天的朝會上,我可是諸般解數全都丟了出來。張大人,你還沒看見嗎?”
見兩人還在勾心鬥角,玩著花花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