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5:2003下半年至今,伊戰的勢如破竹曾經使油價短暫回到25美元這個皆大歡喜的價位,而活捉薩達姆之後,並沒有如既往的經驗般轉身下跌,所有的分析家不約而同的嗅到了新的需求在暗自湧出:中國正在過熱的經濟增長對國際市場提出的巨大需求,伴隨伊拉克民間武裝的小股反抗,一舉將油價推到5日7日的40美元重要心理底線,而今夜,2004年6月23日,在OPEC宣佈7月1日增產,巴西增產,奈及利亞增產,委內瑞拉增產,卡達新增探明儲量等利多訊息紛至沓來,仍然維持在交投活躍的37。45美元!

在所有官方媒體鼓吹的國際舞臺的中國影響力中,中國市場對國際油價的左右是比較實在的一個。2003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由中國貢獻。而2003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新增的巨大需求在OPEC今年2月250萬桶大幅限產的配合下,油價的上漲看來沒有什麼深奧的答案。我們耳熟能詳這樣的說法由於經濟總量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權重,美國經濟打個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現在,至少在國際石油市場,中國的噴嚏比任何時候都要響亮,足以令所有的市場參與者置身流感之中,雖然自身也許要付出肺炎的代價。

40美元在以往的油價曲線圖上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點。歷史上每次需求上漲的壓力最終都能夠透過擴大供給得到消解。全球的政治力量容忍了OPEC這樣的價格同盟存在,但是決不容忍40美元以上的油價拖累各國的經濟。而這一次的40美元平臺存在了100天之久,並且出現了這樣幾個意味深長的事件和資料:

一:截止今年5月,在31到40美元的價格區間,美國的石油進口不降反升,並且,沒有如以往一樣,有內閣級的官員對OPEC提出警告。

二:OPEC事實上停止了2000年開始執行的自動調節油價機制,而僅僅在6月4日才宣佈從7月1日起,增產200萬桶,8月1日起,再增產50萬桶。這個增產措施並沒有給油價提供平順的下降通道,20天之後,油價依然盤桓在38美元附近。原因是,這個產量只是恢復到今年2月13日的水平,而2月12日的油價,已經高達33美元。

三:路透社援引摩根斯坦利的分析預告稱: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繼續保持明顯的增長跡象。請注意,這個增長是在34到40美元的油價中實現的。

四: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資訊產業和服務業的勃興除了高增長,還具備低能耗的的特徵。有資料證明,2003年美國的GDP每增長一美元所消耗的石油僅為1971年的50%。2003年石油進口占美國全部進口的3。77%,而1971年的數字是16%。

答案漸漸清晰了:世界的確在改變,全球經濟對40美元的油價已經具備了初步免疫力!更具體的表述是:目前的高油價,並不是歷史上經濟下滑的先兆,而是良性增長提供的對限產,對複雜的中東局勢,對中國噴嚏的承受能力。

由於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業對國際油價上漲的調價效率遠遠高於對下跌的調價效率,因此,國際油價的起落將直接決定我們的汽車使用費用。那麼,回到基本面上,試著分析一下下半年的國際油價。

首先,我們要確認40美元的油價是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礎上。是理性的。

其次,我們要澄清下半年潛在的供給增長,目前可知的大量供給包括:

一:如果移交政權順利,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將重返國際市場,伊拉克已探明的儲量為112億桶,戰前平均日產250萬桶。

二:伊朗對外資開放16個油田,預計今年10月開始產出原油。

三:OPEC閒置產能數字驚人,其中沙特閒置日產100萬桶,這意味著只要需要,沙特可以立即啟動日產1000萬桶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起到決定性的平抑油價的作用。

假如這三個因素全部奏效,那麼40美元的油價是維持不住的。

但是悲觀的聲音往往更顯深刻:

一:伊拉克新政府的執政能力被嚴重質疑。

目前,美軍控制著伊拉克全部22個油區的1800個油井,而六月底美軍撤出之後。舊政權的殘餘勢力,少數民族武裝,此起彼伏的遍地英雄和新政府的對抗無論如何不能過低估計,油井安全,輸油管道的安全,等等,都對新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水平提出嚴峻挑戰,伊拉克能否重返國際市場還是一個不小的懸念。而複雜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