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聽從統治者的吩咐是如此的簡單方便,哪怕是錯了,那也是統治者的錯,自己可以安慰自己,瞧瞧,多麼愚蠢的統治者。可是你一旦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他們不光要承擔這個責任,還要獨自面對決定後面的未知。
那可能是個相當危險的未知,誰知道那?
反正他們會因此產生害怕,抱怨等等情緒。也所以,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革命先驅,大多不是死在皇權的手裡,而是死在那些“突然後悔爬樹”的人的手裡。
人性和世情就是這麼殘酷。
可是你能說他們有錯嗎?他們也只是在行駛自己的基本人權而已。
人類的天性決定了,願意爬上樹,有能力爬上樹的人極少極少。哪怕是到了星際時代,人類社會也還是一個樹形的階級社會,極少數的人領導著大多數的人。
不管是西方神權的上帝神學;華夏皇權的儒家學說;亦或者資本主義的議會制度的自然神學,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灌輸給思想不成熟的人們的一套行為理念而已。
那個年輕人呆呆的思考片刻,突然釋然的笑了起來,他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意思。分權,讓大清國的所有人一起來統治國家,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就好比英吉利的革命運動一樣,最終掌權的人,也就是那麼一小波人罷了。
至於在大清國實行三權分立,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他們的皇上那麼英明神武,他們的太子殿下如此的賢能大度,成立了內閣後,誰有本事說能比皇上和太子殿下做的更好?還是說讓皇上或者太子殿下來做這個議會元首?
互相看了一眼,這些年輕人一起恭敬的給胤礽行禮,語氣誠懇的說道:“太子殿下,我們明白了。”
是他們太過於想當然,太過於衝動莽撞。初初回國,看著自己國家的蓬勃發展,他們惶恐,他們不安,他們急於表現自己,卻忘記了現實情況,忘記了他們還沒有做出任何成績,來回報給養育他們成人的國和家。
他們會保持住自己思想的靈性,和皇上,太子殿下這樣,慢慢引導人們意識到自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強行灌輸給他們所謂的民主自由,看輕自己老祖宗的各家學問。
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們都知道,要先讓老百姓吃飽穿暖再和他們講禮儀道德,而他們卻忘記了。
想到跟著他們來到大清的那些西方人滿臉激動感慨的歡呼,大清國就是天堂。天堂?是的,現在的大清國已經是老百姓的天堂,而他們要做的是,和皇上,太子殿下一起,努力把這個天堂建設的更好。
好到有一天,不用為了吃穿等各種物質發愁的人們,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自我意識,自發的去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作者有話要說: 吼,一邊碼字一邊把自己激動了。吼
第153章 飛機
胤礽的首次出閣講學典禮; 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
留洋歸來的學子們放下了心裡的不滿和憤慨,他們甚至從胤礽的解說中感受到了一個被無私接納的愉快; 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愉悅; 這讓他們覺得; 自己不是異類,不是該進刑部受審的亂國分子。
當然,他們也不再會和前段日子一樣激進; 憤世嫉俗; 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做事; 用自己的所學回報給自己的國和家,讓大清國的老百姓首先都吃飽穿暖; 不用為生活奔波勞累; 可以有精力; 有時間,有能力回應他們站在大樹上的呼喚。
年輕人從胤礽這裡得到了可以讓他們心理平衡,心情平靜的答案,一個個心滿意足; 甚至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般的眼明心澄。
耐心的等到這夥兒年輕人問完他們的問題行禮退下以後; 聽得入迷,卻又不大明白; 聽的一愣一愣的老頭子們就按照資格排序,依次向他們的太子殿下問出這些年來因為改革引起的,積壓在他們心裡的一些怎麼想也想不通的問題。
隨著一個個關係實事,關係朝廷政策的問題被問出來; 哪怕是後頭那些還沒有輪到他們出列的官員們,聽著太子殿下言簡意賅,卻又直至要害、一針見血的回答,也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齊齊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來這個事兒還可以從這個方向解釋,原來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瓶頸在這個地方。
即使前面其他人問出來的問題他們自覺已經想通了,可是聽著太子殿下深入淺出,概括古今的答案,也是另一番無與倫比的文化享受。細細的體會琢磨後,甚至還可以激發自己已經乾涸的靈感源泉,讓他們神思湧動,心潮澎湃。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