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艹鮃壞閔潦О。 �
第二次,太傅vs兩宮太后,太傅勝。
再一日
傅書抱著小皇帝,一腳跨過玉欄杆,騎在上面,看著下面深不見底護城河水,涕泗橫流:“先帝啊……”
追來的兩宮太后見此情景,腿一軟,雙雙跌倒在地,太后趴在地上大哭:“先生當心陛下啊,陛下這幾日又重了些,您千萬抱住了啊!”
太皇太后也哀求道:“先生您快把陛下放下,陛下如今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您千萬別把他掉下去,您說的,哀家準了。”
第三次,太傅vs兩宮太后,太傅勝。
………
………
第N次,太傅vs兩宮太后,太傅勝。
又見太傅抱著小皇帝要跳護城河
……
大臣甲:太傅大人次次抱著陛下跳河,難道就不能換個招,他不膩麼?
大臣乙:誰讓兩位娘娘就吃這套。
大臣丙:果然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大臣丁:兩位娘娘就陛下這一個孫兒/兒子,太傅又是不要命的,兩位娘娘哪裡敢賭。
——
兩宮太后:這天殺的傅書,又帶我孫兒/兒子跳河!
傅書:皇帝越來越重,以後可怎麼辦?
小皇帝:先生,河裡有魚,好好玩,我們下次還來看魚好不好!
第12章 赴考
田仲拿起書,問道:“這庚辰變法,就是這位趙丞相所為?”
“當年雖然最後咱們勝了,可邊關打了八年的仗,硬是把成帝留的唯一一點家底用沒了,而且北方的柔然只是暫時退去,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所以北方的駐軍只能增不能減,趙丞相對著一窮二白的戶部簡直愁白了頭,最後無奈,為了天下,只能行變法之事。
只是這變法,雖然最後確實救了天下,卻差點把他,甚至整個趙家,弄的萬劫不復。”
田仲點點頭,說:“商鞅變法,車裂而死,吳起變法,亂箭穿心,凡臣子變法,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幾個善終的。”
“所以不到天下危急之時,不是臣子有以身殉國的決心,是沒人敢提‘變法’兩個字的,只是當初朝廷實在到了山窮水盡之時,趙丞相又身在其位,在其位謀其政,就有了這庚辰變法。
趙丞相無愧被後世稱為救時宰相,他用了五年,改革吏治,制定稅法,重新丈量土地,終於使國庫又充盈了起來,只是他這一弄,幾乎把朝中權貴得罪了遍,尤其以太皇太后、太后背後的世家,世家哪有不吞併土地的,他偏偏弄的人家吐出來,豈有不恨死他的道理。
而這時,趙丞相和信武侯也翻臉了,原因是吏治改革,趙丞相定下天下官員以功績考核獎罰升遷,可信武侯不同意,因為按朝廷的規矩,武將的功績是按敵軍的人頭算,可戰後邊關兵力不足,軍餉也不足,柔然又勢大,出兵根本不可能,固守才是上上之選。
可這樣一來,按照趙丞相定下的吏治考核,這樣就沒有任何功績,也沒有任何升遷的可能,到時將士辛辛苦苦戍邊,卻連一絲獎勵也無,豈不是寒了邊關將士的心。於是信武侯就和趙丞相鬧了起來,而趙丞相偏偏覺得政令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否則政令不通,於變法不利,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反目為仇。”
田仲揉了揉額頭,覺得頭有點痛,說:“位子不同,看問題的態度就不同,趙丞相是文官,自然希望變法得以穩固,政令通達,上行下效,而信武侯身為武將,帶將士出生入死,也不能寒了將士的心。”
“確實,其實朝野上下也都知道,兩位大人之爭開始並無私心,都是為了這天下,只是有些事,開弓沒有回頭箭,兩位大人只怕也沒想到,本來只是政見之爭,居然越演越烈,最後弄成了整個朝堂的文武之爭,甚至這爭鬥還延續到了下一代,一直到三年前信武侯次子田中也大將軍戰死沙場,武將群龍無首,而當時身為文官之首的聖上趁機改朝換代,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文武之爭,才戛然而止。
所以曾有好事者評論,這庚辰變法雖然救了天下,卻葬送前朝的江山。”
田仲聽了,嗤笑道:“因為江山沒守住,就怪這怪那,他們怎麼不說說,如果沒有變法,當初國庫空虛時,前朝就該滅了,正是因為有了這變法,才給前朝多添了數十年的氣運。至於因為變法導致文武失和,呵呵,哪朝哪代文武關係好過?要文臣武將真的親如一家,那第一個坐不住的,肯定是當朝皇帝。”
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