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在租地上,在東三府租地倒是十分容易,東三府的土地本來就不怎麼值錢,更因為登萊的發展,佃戶大多跑登萊去了,萊州府和青州府的地主經常找不到人耕種,留在手裡拋荒,而且趙巖大勝之初提出租地要求,又沒有讓他們吃虧的意思,那些地主鄉紳也就半推半就的租了出去。
“大人,青州府和萊州府的土地已經丈量好了,一共四千五百萬畝可做耕地之用,兩府百姓共四十五萬戶,一百八十萬人,每戶分50畝地,還缺一半人口。”唐正澤將丈量了將近一個月的青州、萊州土地與人口情況報告了上來,“按照三十里築一堡的要求,兩府稜堡範圍也已確定。”
“怎麼缺這麼多?”趙巖不由吃驚,往返於濟南途中並未見青州有多荒蕪,但沒想到人口竟然只有一百八十萬。
“也就是官道周邊有人耕種,匪盜都不敢在那裡妄為,其他地區甚是荒蕪。”唐正澤說道。
萊州和青州雖然恢復較快,但也是有限。
“如此說來,我們明年要招募四十五萬青壯?”趙巖皺眉的問道,四十萬萬青壯啊!這一時半會還真不好找。
“急需招募。”唐正澤說道:“雖然我們是把土地拿來養殖,一戶給田百畝足以勝任,但我們連年擴軍。若沒有足夠的後繼人口,恐怕無法繼續擴張,特別是海軍方面,未來徵召的人員可能比陸軍還多。”
唐正澤有些抱怨,最近新兵營又從屯地抽走了一批青壯,這又給農業生產帶了一些麻煩,若是陸軍的話,唐正澤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但海軍陸戰隊卻是擴充得沒半點先兆,往往把他打得措手不及。
“好吧!我過些天給朱大典和盧象升寫封信,讓他們配合一下。”趙巖點頭道,四十萬青壯,可估計有一百多萬人了,還得讓盧象升和朱大典這些地方最高長官協助的動員一番。
“有了足夠的人口,我們也能更加精細化的對土地進行種植,同時屯地的青壯也能有足夠的時間訓練。”唐正澤接著說道:“下官計劃在青州和萊州種上大半金花菜作為牧草,再種植玉米和大豆。每個屯的配備一名農業系畢業學員,專門指導百姓養殖牲畜,平時百姓要做的就是堆肥、青貯以及管理牲畜,一戶五十畝地可使勞動力減輕許多,也就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訓練,然後我們的糧食一部分從登州補充,一部分從邯鄲和潁州補充。只要種上一些紅薯就足以支撐。”
“百姓收益的問題,首先進行免稅,其次牧草按斤收購,馬牛由屯地直接養殖,百姓則養殖雞鴨鵝、豬羊等牲畜。”
“好,就按照這個方案。”趙巖點了點頭,養殖業也是可以進行精耕細作的,主要做的就是提高牧草產出,堆肥就很重要了,長期對耕地施加這種肥料,對土地有明顯的改良效果。就是勞動強度較大。
唐正澤打算用金花菜(苜蓿,三葉草)作為主要牧草,玉米和大豆輔助,也算是個很不錯的搭配,苜蓿的產量遠遠高於玉米,而且一種下去,可以長個二十年,不過一般十幾年後產量就會降低。比玉米省心得多。不過肉類能供養的人口比糧食低,因此百姓的收入肯定也會降低,免稅就很有必要了。
這樣的發展模式,絕對是厲兵秣馬,主要的兩點就是兵源以及馬匹,而糧食已經降為次要位置了。
有紅薯這東西,足以支撐,同時若有足夠的肉類產出,也可以彌補紅薯蛋白質含量太低的問題。
為了調和糧食問題,趙巖隨即下達了《糧食管制規定》一文,嚴禁除紅薯之外的糧食向外流通。
四十五萬青壯,這是一個很艱鉅的目標。
由於紅薯的推廣,再加上今年除了一個山西饑荒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災荒發生,想要招募到這麼多人是件很不容易的。
為此趙巖寫信給朱大典,讓他在兩淮招募一些貧民,同時寫信給盧象升,讓他有多少人便移多少人過來,盧象升那邊的貧民和流民估計會多上許多。
貧民最多的還是陝西,經歷連年的災荒了戰亂,可謂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讓潁州團調兩個步兵營進陝,沿途保護商行招募流民,各省稽查大隊重點宣傳移民山東的待遇。”趙巖想了一會,對媛兒說道,媛兒馬上將命令記了下來,不解的問道:“公子,潁州團要是調了兩個營出去,屯田怎麼辦?”
“讓他們種紅薯吧!”趙巖無奈道,勒緊褲腰帶也要養馬!
第三卷:聚斂天下 第八十五章
的登萊,各部門絕對是天比忙碳,特別是培部門“愕一千地盤猛增,管理人員卻是遠遠不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