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
所以荷蘭人的商船,少有走馬六甲海峽的。
作為海上馬車伕,荷蘭人每年通往東亞的商船多達數百艘,不斷的將亞洲殖民地的商品歸類,然後運往臺灣、日本、安南等地。
這些貨物中,日本的進口量最高,大明也有進口一些,都是鄭芝龍的商船前往臺灣購買。
只是這點進口商品,和大明出口的商品相比較起來,卻是九牛一毛。
荷蘭人每年都會從大明大量進口瓷器、茶葉、生絲、絲綢、白糖、蜂蜜等商品,有多少荷蘭人就會買多少,除非現金不夠。
現金最多的還是西班牙人,每年他們都要從中南美洲運輸大量白銀前往呂宋。
大明的商品,在歐洲非常有市場。
就拿絲綢來說,運往歐洲後將獲得300%左右的利潤,這只是批發價,經過商人零售的絲綢價格更高。
與其說是絲綢價格高,不如說是絲綢價格低。因為大明的絲綢相比歐洲人自己的絲綢,價格非常低廉,而且質量上更加精美。
物美價廉
這是大明出口的各類商品幾乎一致的特點,還有一些商品是歐洲人不能生產的,或者是生產水平非常底低的。
每年能從大明買到多少商品運回歐洲,是遠東殖民地盈利的最核心標準。日本的盈利對於購入大明商品的盈利來說,還差了許多。
因此,荷蘭人的商船在巽他海峽出入非常頻繁。
這簡直是一個絕佳的海盜天堂。只不過那些軍艦討厭了一點,出入在海峽劫掠的十艘護衛艦經常在海峽中碰到荷蘭軍艦。
經常是剛把一艘荷蘭商船迫停下來,那邊荷蘭軍艦已經衝過來了。
雖然說荷蘭人無法在這麼寬的海峽中架設火炮,但軍艦隻要在海峽一停,拿個望遠鏡就能差不多將整個海峽的情況收入眼底。
一開始的劫掠卻是非常的不順利,不僅面臨著荷蘭軍艦的騷擾,而且一旦荷蘭人派遣大隊軍艦封鎖海峽,搶到船隻的護衛艦也回不到北面。
文邦良分析了情況後,決定集中力量,先對海峽上的軍艦進行清剿,然後再行對商船進行劫掠。
同時聯絡葡萄牙人,許諾給他們每年五百萬兩的交易額,要求他們開放馬六甲海峽給他們的護衛艦透過。
護衛艦要透過巽他海峽非常容易,只要一到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