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黎利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嚮明軍控制的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在李雲天趕到交趾前佔領整個交趾,既是給李雲天一個下馬威,也是給李雲天進攻交趾製造麻煩。
依照交趾目前的局勢,黎利有信心在李雲天趕到交趾前攻佔那些由明軍控制的州府,王通和柳升從京城到交趾走了四五個月,李雲天顯然也快不到哪裡。
如今王通率軍撤離交州城,這給交趾境內的明軍無疑是一個重創,故而,只要給黎利三四個月的時間,他就有把握把軍心渙散的明軍打垮。
不過,幾天後黎利得到了一個令他倍感震驚的詭異訊息,那就是李雲天竟然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了三江城。
由於難以相信這件事情,黎利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明軍故弄玄虛的詭計,李雲天根本不可能如此快地就來到交趾。
幾乎與此同時,叛軍在宣化城的探子傳回了訊息,親眼看見李雲天進宣化城,並且開啟宣化糧倉放糧賑濟。
這一下,黎利不得不相信眼前這個匪夷所思的事實,宣化糧倉並不歸交趾三司管轄,除了戶部和交趾總兵外任何人無權呼叫。
而交趾總兵柳升已經戰死,前任交趾總兵王通和陳智都被困在交州城,即便戶部下達了開倉的公文,那麼也是下給交趾布政使司,宣化府根本無權開倉,否則就是僭越,畢竟宣化糧倉是要面向整個交趾供給的,而不是單單供給宣化府。
對於突如其來出現的李雲天,黎利不得不重視,因為探子回報李雲天這次帶了十萬驍武軍前來交趾,這意味著再過幾個月那些驍武軍就會抵達交趾。
因為交趾地處偏遠,再加上戰局混亂,故而黎利並不清楚驍武軍的事情,不過相對前兩次的平叛大軍,這次平叛大軍竟然有了“驍武軍”這種名號,著實引起了他的注意。
於是,黎利讓人進行了打探,隨後得知了驍武軍去年平定漢王叛亂的事情。
平定漢王的叛亂後,在宣德帝的首肯下,朝廷刻意宣揚驍武軍的戰績,對外公佈的訊息很多誇大之言,這自然使得黎利認為這次來交趾平叛的驍武軍是明軍的精銳,恐怕比柳升所率之軍還要難對付。
至於驍武軍總共有多少人,不要說黎利了,就是京城的那些文武百官,知道者也寥寥無幾,而大明完全有組建十萬驍武軍的能力,黎利當然不會懷疑李雲天會在驍武軍的人數上作假。
面對來勢洶洶的李雲天,黎利的心中非常糾結,他既擔心自己對付不了即將到來的驍武軍,也擔心自己戰勝驍武軍後會激怒宣德帝。
上次叛軍之所以能擊潰柳升取得一場大敗,究其原因是柳升的大意。
作為一名曾經跟隨張輔征討交趾的老將,柳升根本就沒有將叛軍放在眼裡,孤軍冒進,再加上平叛大軍不適應交趾的氣候和地形,以及水土不服、疾病困擾,最終促成了明軍的潰敗。
否則的話,如果明刀明槍地幹上一場的話,交趾的那些盤踞豈是明軍的對手,早就被明軍給打趴下了。
由於李雲天的出現,黎利不得不調整他的戰略部署,開始收集兵力,準備權力對付三江城的李雲天。
很顯然,李雲天的價值遠遠大於那些被明軍控制的城池,只要他能迫使李雲天投降,或者活捉了李雲天,那麼明軍計程車氣將深受打擊,也成為了替他與朝廷談判的重要籌碼。
在黎利的調動下,與三江城相隔八十餘里的安梁縣城裡陸陸續續趕來了兩萬叛軍,與先前尾隨王通北歸軍民的一萬叛軍合併一處,等待著黎利下一步的指令。
與此同時,李雲天也在抓緊時間部署著三江城的防務,三江城原有守軍約一萬人,加上王通從交州城所帶的三萬多兵馬,以及李雲天帶來的五千人,總兵力約五萬人。
看起來三江城的明軍不少,可是兵員的素質卻不敢恭維,老弱病殘比比皆是。
三江衛指揮使司衙門原本只有三千多人,後來從軍戶中徵兵一千,又從地方上強行徵募了五千多民壯。
先不說三江衛的四千士卒戰鬥力如何,在李雲天看來那五千被強徵來的民壯完全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除了擺在城牆上充人數外根本就不能打仗,否則必然會發生潰逃。
至於王通所率領的那三萬人,除去了交趾的地方部隊外,有一萬人是跟他前來平叛的京軍,這可謂是交趾現在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否則也不會活到現在。
黎利在擊潰柳升大軍和伏擊沐晟大軍後,立刻調集兵力圍住了交州城,他曾經試圖攻打交州城,結果遇到了城內明軍的頑強抵抗,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