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348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348 執宰大明351
尤其是李雲天一手組建的驍武軍,更是以李雲天馬首是瞻。
當李雲天以巡撫的身份前往濟南城時,沒人能想到年紀輕輕的他會在青州接連打下三場勝仗,不僅將叛軍趕出了青州,而且還順勢收復了登州和萊州,使得叛軍丟失了一半的地盤,立下赫赫戰功,進而一舉扭轉了明軍在山東的不利局面。
李大牛是和王簡同一天來的青州城,他本來在景州城護駕,李雲天覺得留在那裡沒法立戰功,故而特意將他調來。
與李滿山一樣,李大牛現在已經升為了京畿都督府府的一名副千戶,是大明從五品的武官,張昊在接任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後特意提升了他的職務和品級。
李雲天在大堂前方案桌後落座,李滿山神情冷峻地立在他的身後,右手扶著腰刀的刀柄,兩年多的行伍生涯已經使得他完成了從一名百姓到軍人的蛻變。
“帶叛軍來使上堂!”沉吟了一下後,李雲天面無表情地衝著大堂門口處立著的軍士喝道。
那名軍士聞言衝著李雲天一拱手,快步向院門外走去。
不久,一名身穿正三品文官官袍的中年人隨著那名軍士走進了院門,見院中滿是列陣而待、殺氣騰騰計程車兵,臉色不由得微微一變,感覺形勢有些不妙。
“本官吏部左侍郎楊雲,見過李御史。”在眾人注視下,那名中年人走進了大堂,在堂前站定身形後衝著李雲天一拱手說道。
“吏部左侍郎?”李雲天的眉頭微微一皺,不動聲色地說道,“在本官的印象裡,吏部的左侍郎好像不姓楊!”
“吏部尚書蹇義是大明逆賊,吏部官員多為其黨羽,本官奉漢王之命暫代吏部左侍郎一職,等清除了朝中這些逆賊後由皇上任命新的吏部官員。”
楊雲聞言不由得流露出一絲尷尬的神色,然後高聲向李雲天說道,“李御史,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對你不薄,如今朝廷奸臣當道,李御史應該激濁揚清,將那些奸臣拿下,以佑我大明千秋萬代。”
漢王造反以前,楊雲不過是樂安州正七品的州經歷而已,山東舉人出身,由於漢王手下缺少文官故而被委以了重任,因此在李雲天這個兩榜進士出身的御史面前底氣不足。
“奸臣與否自有皇上評斷,毋須漢王操心。”李雲天見楊雲說的冠冕堂皇,於是冷笑了一聲,冷冷地說道,“本官深受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隆恩,自會忠君報國,剷除朝廷奸佞,護我大明長治久安!”
“李御史,皇上受奸臣矇蔽,正需要李御史這樣的耿直忠臣來力挽狂瀾。”
楊雲聞言臉色變了幾變,很顯然李雲天這番話裡的奸佞指的是漢王,隨後衝著李雲天一拱手說道,“漢王對李御史大為欣賞,我大明朝堂之上現在暮氣沉沉,正需要李御史這樣的年輕才俊來擔綱大任。”
“李御史,待清除了朝堂上的那些奸臣後,漢王必定向皇上舉薦李御史,以李御史的才幹擔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綽綽有餘。”說著,楊雲不動聲色地向李雲天丟擲了一個誘餌。
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的文官,與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一樣,都是都察院的堂官,李雲天倘若能擔任左副都御史之職,無疑於一步登天,躋身於朝廷各大部院堂官的行列,成為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手握監察文武百官的重責。
漢王的開價確實非常高,由此可見對李雲天的重視,畢竟李雲天不僅兩次壞了他進京奪位的好事,而且還在山東戰場上奪去了青州城,迫使他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其才華已經盡顯無疑。
至於楊雲口中所說的漢王向宣德帝舉薦,純屬遮掩之詞,要是漢王贏了這場戰事,宣德帝的這個皇帝恐怕也就當到頭了,保不準連命都不住。
“本官有自知之明,本官的監察御史還沒有幹好,豈敢妄想左副都御史之職?”面對漢王的誘惑李雲天無動於衷,冷冷地望著楊雲,“本官問你,你此次前來所謂何事,可是要向本官投誠?”
李雲天之所以拒絕漢王,並不是怕漢王以後出爾反爾,算他的後賬,如果他想飛黃騰達的話早就在永樂帝駕崩的時候投靠漢王,漢王定當對他委以重任。
在李雲天看來,倘若在開國時期,能征善戰的漢王絕對是大明最合適的君主,可大明已經存在了近半個世紀,經過洪武帝和永樂帝連年用兵後已經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而能給大明帶來繁華盛世唯有性格溫和、思想開明的洪熙帝和宣德帝。
毫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