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打造新型海船來抵禦海上的海盜,希望宣德帝將龍江船廠從工部劃歸到講武堂的名下。
而且,李雲天向宣德帝打了包票,所有的建船資金都由講武堂自行籌集,不要戶部一分一毫的銀子。
自從永樂十九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後,由於大明國庫空虛,一時間再也沒有精力組織起第七次下西洋,向西洋諸國宣揚大明的國威,再加上大明的禁海令,這使得龍江船廠的處境每況日下,成為了一塊雞肋,處於無船可造的尷尬境地。
由於龍江船廠的工匠加上家眷有上萬人,如何養活這些人已經成為了工部的巨大負擔,故而李雲天的提議很快就被工部的人同意,趁機甩掉了這個沉重的包袱。
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
李雲天去年出征時,龍江船廠併入講武堂的相關事宜就已經開始進行,時至今日講武堂已經完成了對龍江船廠的整合,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船廠官員的人事變動。
既然龍江船廠已經成為了講武堂的下屬產業,那麼李雲天自然要把講武堂的人安排在龍江船廠的顯要職務上。
不過,李雲天並沒有撤銷龍江船廠那些大大小小官員的職務,例如專門負責造船事務的工部員外郎、主事、提舉等官員,以及幫工指揮、廂長和作頭等低階官吏、班頭悉數留任。
他採取了改變龍江船廠權力構架的方式使得講武堂派下來的人員掌握了龍江船廠的大權,不僅在龍江船廠成立了一個最高衙門――龍江船廠董事局,而且將船廠原先的管理體系打散重編,在董事局下面設立了設計司、建造司、採購司、後勤司、保安司和政務司六大部門。
其中設計司負責船舶的設計,建造司負責建造,採購司負責物品的採買,後勤司複雜保障生活、保安寺負責安全、政務司負責對外事務並協助董事局管理龍江船廠。
在這六大部門中,職權最重的自然是政務司,而責任最重的非建造司莫屬。
按照李雲天的設定,六大司的最高長官為司長,從五品的武職,副司長是正六品的武職,下屬各部門的官員的官階依次下調。
龍江船廠原來的官員和工匠主要集中在設計司和建造司裡,畢竟他們是專業的造船者,講武堂的人無法取代,而且設計司和建造司的司長也都由原來的船廠的工部主事擔任。
至於政務司、採購司、後勤司和保安司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李雲天從講武堂政務堂下轄的農廳、戶廳、禮廳、軍廳、工廳和刑廳裡調派過去的,他們是李雲天掌控龍江船廠的核心力量。
雖然李雲天做出了讓龍江船廠的官員悉數留任的決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納入講武堂的麾下,從文官變成武官。
因此,方有節的副手,協助他處理龍江船廠事務的一名工部員外郎,以及兩名工部主事和數名工部的官吏選擇離開,調回工部候任。
在工部往龍江造船廠派遣的督造官中,正六品以上的一共有六個人,既一名正五品的工部郎中、一名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和四名正六品的工部主事。
隨著那名工部員外郎和兩名工部主事的離去,龍江船廠的上層權力機構可謂轟然倒塌,這倒給李雲天的人事安排提供了不少便利。
其實,李雲天本以為方有節也會選擇離開,畢竟文官們歷來輕視武官,以方有節的資歷回到工部後肯定能外放一任知州乃至知府,萬萬沒想到他會留下來。
後來李雲天才知道方有節自從進入工部後就一直在龍江船廠任職,在龍江造船廠有著非常高的威望,由於他對龍江船廠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故而寧願捨棄文職而加入武職。
正是在方有節的勸說下,另外兩名工部主事才選擇留下,這無形中啟動了穩定龍江船廠民心的作用。
鑑於方有節在龍江船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李雲天於是讓他擔任龍江船廠的廠督,全面負責龍江船廠的事務,給了他很大的許可權,專門負責與龍江船廠董事局溝通。
龍江船廠董事局一共有五名董事,其人員組成為一名皇族、一名講武堂官員、一名南京工部官員、一名南京戶部官員和一名南京都察院官員。
在李雲天的設定中,董事局是龍江船廠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稽核龍江船廠的重大事務,但是不參與到龍江船廠的日常管理事務中去。
每當遇到重大經濟和政務上的決策時,作為龍江船廠廠督的方有節都要向董事局進行彙報,闡明其中的利害得失關係,然後五名董事局董事進行表決,如果超過一半人同意就可以執行這項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