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天和“太子”來之前,本來朝堂上正在商討太子繼位的事宜,可是誰成想以王傑和陳泰為首的官員卻支援越王登基,與以楊士奇和張輔等人為首的官員吵了起來,現在雙方各持己見,寸步不讓,形成了僵持之勢。
“胡大人稍安勿躁,下官說的只是實情而已,人非聖賢豈能經受住權勢的誘惑,況且大明的政權理應在天子手中,豈能旁落他人?”
王傑聞言向胡瀅一躬身,隨後望向了吏部尚書郭璡,“郭大人,你的意下如何?”
自從朝堂上爆發爭執以來,郭璡一直保持著沉默,很顯然處於中立的狀態,畢竟改朝換代是大明的頭等大事,一旦站錯了隊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想要靜觀其變。
“這個……”郭璡見王傑問起了他,知道自己不得不對此事進行表達,因此遲疑了一下後向張太后說道,“太后,臣覺得新帝登基既是國事也是家事,臣支援太后。”
李雲天聞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無奈的笑意,郭璡的話等於什麼都沒說,看似他好像不想惹禍上身故而保持中立,實際上已經偏向了越王,畢竟太子時宣德帝所立的正統大明儲君,他竟然沒有支援太子,這對越王來說已經是一個勝利。
立在大殿右側皇族佇列前方的越王臉上閃現出得意的神色,郭璡身為宣德帝任命的輔政大臣竟然沒有支援太子,這表明郭璡的心裡並不排斥他登基為帝,等於無形中消弱了支援太子的勢力。
尤為重要的是,郭璡的表態將會使得朝堂上一些準備支援太子的文官感到猶豫,郭璡不僅是輔政大臣還是吏部尚書,大明不折不扣的天官,文臣集團的領袖,雖然他的資歷比不上楊士奇和胡瀅等人,但依然對文官們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太后,越王不僅精通政務而且仁孝無雙,在處置陳天雷等人的謀反大案中立下了大功,臣覺得如果由越王來執掌大明,那麼我大明必將江山永固,國泰民安,開創一代盛世。”不等張太后開口,一直保持沉默的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胡四海忽然開口,表示支援越王。
“太后,此事事關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請太后定奪,以安天下。”緊接著,先前沒有開口的戶部尚書劉中敷上前一步,沉聲向張太后說道。
“請太后定做!”受到郭璡和劉中敷的影響,朝廷上的一些文官隨之在心中開始偏向越王,連大明的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都沒有支援太子登基,那麼他們吃飽了撐的去支援太子!
孫皇后見狀眉頭頓時蹙在了一起,神情震驚地望著郭璡和劉中敷,要知道兩人可是宣德帝倚重的輔政大臣,如今竟然會說出這種無情無義的話來。
與此同時心中暗自感到好險,如果不是宣德帝提前預料到這種情形並讓李雲天做出了應對的話,那麼太子可就要陷入到困境。
第849章 針鋒相對
張太后一臉震驚地望著大殿上那些躬身請自己定奪的大臣,尤其是吏部尚書郭璡和戶部尚書劉中敷,她萬萬想不到被宣德帝選中的這兩位輔政大臣竟然沒有支援太子,這實在是出乎她的意料。
郭璡和劉中敷身居高位,是宣德帝任命的輔政大臣,因此兩人的表態對朝堂上文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形勢對太子越來越不利。
李雲天的嘴角則掛著一絲不易覺察的冷笑,看來郭璡和劉中敷為了鬥倒胡瀅已經暗中決定倒向勢頭佔據上風的越王。
反正越王也是太祖子孫又是張太后的嫡子,也有著繼承皇位的資格,支援越王雖然違背了宣德帝的遺詔,但既然永樂帝能從建文帝手裡奪得皇位,那麼越王這個親皇叔從太子手裡奪得皇位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況且,十幾年後的土木堡之役,正統帝被瓦剌人抓了之後登基為帝的並不是年幼的太子,而是正統帝的異母兄弟景泰帝。
如果景泰帝肯把皇位傳給正統帝的兒子,那麼也不會有日後的“奪門之變”,使得正統帝得以復辟再度登上皇位。
由此可見,明朝中葉以前並沒有形成子承父業的皇位繼承體系,否則的話景泰帝也就不會得以登基了,而建文帝恐怕也無法繞過他的那些叔叔們一承大統。
隨著郭璡和劉中敷的表態,太和殿的局勢驟然變得緊張起來,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名輔政大臣竟然沒有支援太子。
郭璡和劉中敷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鬥倒胡瀅,還想獲得更多的權力,雖然兩人是輔政大臣,可是由於資歷淺那麼在楊士奇和胡瀅等人面前勢必被壓制。
故而,雖然郭璡和劉中敷同樣頂著輔政大臣的頭銜但實際上兩人在輔政大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