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3部分

裨蛞院笤誄�蒙喜緩糜脛�囁購狻�

這也意味著,文臣集團根本就不清楚帖木兒帝國的可怕,他們看似利民的行為其實給大明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看來,真正為皇家、為大明著想的還是忠武王,張氏太皇太后不由得望向了立在殿前瞪著巴忽的李雲天,她現在終於明白為何宣德帝會在駕崩前會打破太祖皇帝的祖命,留下了進封李雲天為王爵的遺詔,李雲天確實不愧為大明的肱骨之臣,更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有其輔佐正統帝的話正統帝的皇位必將穩如泰山,大明也將蒸蒸日上。

巴忽對李雲天所言倍感震驚,同時也意識到了他遇上了一個十分厲害的對手,見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在那裡神色錯愕的交談,心中頓時頗為焦急,伸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後向粗壯隨從低語了幾句。

“王爺,使臣大人說他不知道帖木兒大汗的臨終遺命,這次回國後定會打探一番。”

粗壯隨從的額頭上也滲出了汗珠,臉色白得可怕,他能聽懂大殿上那些朝臣的議論,自然清楚現在局勢對巴忽極為不利,隨後連忙向李雲天解釋道,“據他所知帖木兒大汗一向對大明敬重有加,絕對不會做出對大明不利的事情來,想必是有人故意散播謠言!”

周圍正議論著的文武大員們聞言頓時安靜了下來,齊刷刷地望向了李雲天,想要知道李雲天接下來會如何應對。

“洪武二十年,帖木兒大汗派遣使者前來大明京師朝見大明太祖皇帝,在國書中向太祖皇帝稱臣,並朝貢駿馬十五匹,駱駝二匹,以及其他貢物,太祖皇帝龍心大悅,特意設宴款待了使臣。”

不過,粗壯隨從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是順著話頭有條不紊地向李雲天說道,“王爺,雖然我們西察合臺汗國距離大明路途遙遠、顛簸,但自此每年歲貢馬駝,洪武二十五年更是兼貢絨六匹,青梭幅九匹,紅綠撒哈剌各二匹及鑌鐵刀劍、甲冑諸物。”

“王爺,相信大明禮部還存有帖木兒大汗給大明太祖皇帝的國書,如果小人沒有記錯的話,國書上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仁德洪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鹹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為億兆之主……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惟仰天祝頌聖壽福祿,如天地永永無極。’”

說著,粗壯隨從抬頭望向了李雲天,將當年帖木兒寫給洪武皇帝的國書背誦了一遍,然後向李雲天躬身說道,“王爺,帖木兒大汗對大明恭敬有加,絕對不會冒犯大明天威!”

李雲天聞言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忍不住打量了粗壯隨從一眼,雖說此人其貌不揚但是口才卻極佳,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帖木兒給洪武皇帝的國書,看樣子並非等閒之輩。

而且,每當巴忽陷入困境的時候都會小聲向粗壯隨從低語幾句,隨後粗壯隨從就從中進行化解,李雲天雖然站的如此之近也沒能聽見巴忽說話的聲音,這令他感到有些奇怪,難道那些話是秘密不成。

如今當粗壯隨從一口氣背出了那封帖木兒寫給洪武帝的國書後,李雲天知道這個隨從的身份不簡單,或許並不單單只是一個隨從而已。

“禮部,帖木兒是否給洪武皇帝寫過類似的國書。”這時,端坐在高臺座椅上的張氏太皇太后發話了,不動聲色地問向了禮部的堂官。

“稟太皇太后,據臣所知確有這樣一份國書,存於禮部的庫房中,其內容與先前那名西察合臺汗國使團官員所訴一般無二。”禮部尚書胡瀅聞言走出了佇列,來到殿前向張氏太皇太后沉聲稟告。

“忠武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張氏太皇太后聞言微微頷首,隨後看向了李雲天。

“稟太皇太后,臣認為這是帖木兒的緩兵之計。”

李雲天向張氏太皇太后一躬身,有條不紊地高聲說道,“當時帖木兒正忙著攻佔周邊國家無力應對來自大明的壓力,故而其主動向大明稱臣,不僅可以趁機派遣使團到大明打探情報,而且還能從與大明的朝貢貿易中獲利匪淺,同時也解除了來自東方的威脅可以使其全力向西擴張。”

“臣查閱了一下禮部的記錄,洪武二十八年,已經打下大片疆域並且擁有了足夠實力的帖木兒開始曝露出其真實意圖,不僅扣留了西方大國奧斯曼帝國的使臣,連洪武皇帝派往西察合臺汗國出使的給事中傅安也予以扣押,並在隨後進攻了奧斯曼帝國,俘獲了其皇帝。”

“如果說帖木兒僅僅一次對大明使臣無禮的話還情有可原,可洪武三十年其第二次扣押並虐待了大明使臣,這就是刻意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