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3部分

敦煌古城取得了一場大捷,青龍城關閉已久的城門終於開啟,百姓們載歌載舞地歡迎李雲天等人進城,場面十分熱鬧和喜慶,誰都知道大明已經在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戰爭中佔據了主動,最後的勝利指日可待。

李雲天本想下令全軍向嘉峪關挺進,攻佔嘉峪關擋住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西撤的道路,不過由於北征軍的大部隊還沒有抵達,而關西的明軍經歷了敦煌古城一戰已經元氣大傷,故而他權衡良久還是放棄了攻佔嘉峪關。

嘉峪關在經歷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攻打後損壞嚴重,城防能力已經大幅下降,即便是明軍攻佔了嘉峪關也很難將其守住,脫歡和霍爾都汗肯定會下令在西北地區的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以及僕從軍全力攻打,屆時明軍必將傷亡慘重。

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和僕從軍在大明西北地區的兵力加起來有三十多萬,戰爭打到如今這個地步李雲天考慮的不單單是贏得戰爭,而是如何以最少的代價來贏得戰爭。

很顯然,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的聯盟已經隨著敦煌古城之戰的結束而完結,雙方染指大明的願望已然落空,必然為各自的前途打算。

如果李雲天派兵守住嘉峪關,那麼勢必引發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軍隊的殊死進攻,否則他們將會被困死在關內。

而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出了嘉峪關,那麼雙方的聯盟將正式宣告解散,北元肯定不會招惹關西的明軍,他會向北撤離返回到草原。

帖木兒帝國就不同了,必須要穿過關西地區,經玉門關返回西域,這樣一來勢必要與明軍爆發激戰。

如果算上張昊率領的十五萬北征軍,明軍在關西的兵力也有三十多萬,帖木兒帝國的兵力十五六萬左右,在兵力上無疑將處於劣勢。

另外,隨著北征軍的到來,明軍的騎兵數量反而要超過帖木兒帝國,而且是以蒙古騎兵為主力,在戰場上的衝擊能力比帖木兒帝國的騎兵還要更勝一籌。

因此在李雲天看來,打破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聯盟是首要任務,只要將雙方分開的話,那麼他就可以集中力量將其中的一方徹底殲滅。

第1114章 取捨有道

雖然李雲天贏了敦煌古城之戰,但最令他感到開心的事情不是北征軍及時趕到了西域,而是寧明伯薛武主導的河套之戰。

薛武率領七萬遼東軍、五萬蒙古兵和三萬山北軍成功將偷襲河套地區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二十萬軍隊攔在了外長城以北,使得其未能越過外長城進入大同地區,雙方河套地區形成了僵持。

其中,蒙古布政使司的五萬蒙古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諾敏的號召下河套、哈拉和林與兀良哈的蒙古青壯年紛紛攜帶軍馬參戰,成為了明軍騎兵的中堅力量,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三月份,當明軍與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在河套地區激戰正酣的時候,在太師張輔的建議下,張氏太皇太后同意了軍閣的制定的作戰計劃,從京城的守軍中抽掉了十萬兵力前去支援河套的戰事。

張輔很清楚,河套之戰絕對不能輸,一旦敵軍越過了外長城那麼大明北方將無兵力阻擋他們的步伐,其將直達居庸關,進而威脅到京城的安危。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已經向朝廷稟告了這支偷襲河套的敵軍很可能攜帶有在黑水城繳獲的炸藥,居庸關很可能會被對方用炸藥炸燬城牆,屆時北直隸可就危矣。

說實話,敵軍倘若進入北直隸,那麼對大明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既可以圍困京城,又可以南下劫掠江南,還能趕去西北襲擊西北明軍的後方。

所以無論如何明軍都要贏得河套之戰的勝利,京城裡的軍隊是李雲天走後從山北軍區和遼東軍區以及京畿地區的軍戶中緊急招募的,操練得也有大半年時間,其軍事素質和身體素質得以顯著提高,單單體格比以前就強上一兩個檔次。

京城的這批援軍主要是配合薛武作戰,明軍最怕的是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騎兵,如今蒙古騎兵擋下了對方的騎兵,大明步卒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

隨著這批援兵加入到戰場,明軍的兵力立刻超過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這使得薛武得以騰出手來進行區域性的反擊,令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逐漸陷入到了被動。

與糧草充足的明軍相比,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最大問題還是補給,他們只能依靠劫掠河套地區的城鎮以及草原上的牧民來獲得補給,如果不是河套水草豐美的話他們估計早就要捱餓了。

現在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在河套地區的軍隊可謂陷入了一個兩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