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開封。開寶印時,禮儀同前。如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封印,康熙帝不御門聽政。午時,康熙帝向太皇太后、皇太問安(《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甲辰)。

封印後,各部院衙門的掌印官員,邀請同僚歡聚暢飲,以酬謝一歲辛勞。封印之後,京師〃萬騎齊發,前門一帶,擁擠非常,園館居樓,均無隙地矣〃!但是,封印後各衙門休假,一些〃乞丐無賴攫貨於市肆之間,毫無顧忌,蓋謂官不辦事也,亦惡俗也〃(《燕京歲時記》)。

彩服日臘月二十一日是〃彩服日〃。上書房〃自彩服日,至次年初五日,不入學〃(《清宮述聞》),學生開始放寒假。〃彩服日〃有個典故,唐朝制度官員每十天洗沐,就是洗澡沐浴,休息一天。後來一個月中的三個十天分別稱為上浣(huàn)、中浣、下浣。所以《燕京歲時記》說:〃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放年學,就是今天的放寒假。開學的時間,皇家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大約皇家放年假(寒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寒假)四周。

祭灶臘月二十三祭灶。祭灶神習俗,歷史很久遠。灶神來歷,先秦已有,傳說不一,沒有確證。據載:漢武帝初年,大臣以祀灶可化丹砂為黃金,以黃金為器皿可以延年益壽,因而皇帝開始親自祭灶。祭灶,古時候用黃羊。據《後漢書》記載,漢宣帝時有一個人叫陰子方,因殺黃羊祭灶,後暴發,成鉅富。這個習俗遂沿襲下來,但普通百姓家做不到。民間祭灶,用南糖、關東糖、糖餅等。為什麼用糖呢?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說好話。元代王惲謂:歲末二十四日諸神上天,家人如設供祭灶,灶君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可為隱惡揚善,所以祭灶都用糖,以甜其口、以粘其口。民間諺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完之後,將灶神像揭下焚燒。到除夕接神時,再供奉新灶神像。這一天,鞭炮極多,俗稱〃過小年〃。

清朝宮中祭灶與北京民間一樣,在臘月二十三日。所不同的是:其一,地點。在坤寧宮煮祭肉的大灶前。其二,貢品。祭灶神時,要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擺供品,供品共33種,並由南苑獵取黃羊一隻,使用由盛京(今瀋陽)內務府進貢的麥芽糖(關東糖)。其三,帝后分別主祭。漢族祭灶神,禁婦女主祭(《燕京歲時記》)。清宮祭灶神時,皇帝、皇后等先後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皇帝禮畢回宮;皇后再行祭禮(《國朝宮史》卷六)。

上燈清宮規定,臘月二十四日,上天燈、萬壽燈。這一天,總管內務府大臣率領太監,舉著燈進乾清門,將天燈安設在乾清宮兩側的丹墀內,將萬壽燈安設在丹陛上。從安設之日起,每晚點燃天燈,到二月初三日出燈為止。自安設之日始,萬壽燈每日升燈聯,至除夕由內務府大臣率員役換聯,並安兩廊欄杆的燈。於除夕、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日上燈,至正月十八日出燈。

宮訓圖臘月二十六日,清宮按年俗,張掛宮訓圖。在張掛門神、春聯之日,東、西六宮各掛宮訓圖,贊一份於東、西牆,每圖都畫歷代有美德的后妃故事一則,作為后妃的榜樣,至次年收門神之日撤下收藏。各宮所掛的宮訓圖有:景仁宮《燕姞夢蘭圖》、承乾宮《徐妃直諫圖》、鍾粹宮《許後奉案圖》、延禧宮《曹後重農圖》、永和宮《樊姬諫獵圖》、景陽宮《馬後練衣圖》、永壽宮《班姬辭輦圖》、翊坤宮《昭容評詩圖》、儲秀宮《西陵教蠶圖》、啟祥宮《姜後脫簪圖》、長春宮《太姒誨子圖》和鹹福宮《婕妤當熊圖》。

各宮貼春聯春聯就是桃符。早在戰國時有桃梗(桃木人),晉時為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位神名,或畫此二神的像,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後改為在紙上書聯語。古之桃梗、桃符都用來辟邪驅鬼,改為聯語之後,多為吉祥詞句。入臘月就有文人墨客,在書房,在市肆,書寫春聯,準備過年。祭灶之後,千門萬戶,粘掛春聯,煥然一新。民間或用朱箋,或用紅紙,但清朝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燕京歲時記》)。

春聯原是中原民俗,清定都北京後,也在宮中掛春聯。但滿俗與漢俗不同,漢族春聯用紅紙,宮廷春聯用白絹。惟有皇帝所書的〃福〃字、〃壽〃字、春聯等,凡是賜予親近臣工的都用紅色。這可能與考慮到漢族忌白的習俗有關。我在這裡補充一句: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期崇尚的顏色是不同的,如殷人尚白、周人尚紅、秦人尚黑等,元朝蒙古人尚白,明朝漢人則尚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