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 起源與由來

同保衛整個村莊。

趙福祥他們付出代價,與之相對,他們自然也可以拿到和土著村民相同的利益,比如周圍那一片沒有主的肥沃田地。

有了田地作為保障,唐里正提出來的這些兒要求對逃難來的趙福祥他們來說,自然不是問題。

雙方很快達成了一致,跟著之後,趙福祥這些兒流民,便派了幾個代表和村裡的唐里正一起,去到了就近的縣城衙門,辦理了當地戶籍。

當時他們這片地方還是屬於前朝朝廷的地盤,他們這些兒流民要想合理的留下來生活,就需要按人頭數去衙門辦理可證明的憑證,也就是要上戶籍,成為這裡的正經村民。

一般情況下,對外地人來說辦理其他地方的戶籍確實困難。

但誰讓當時情況亂呢。

當時那個時候,朝廷正忙著提防外敵,周圍局勢不穩,大家都是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對逃過來的難民,都抱著無所謂的心態。

總之,來一個算一個,能賺一分是一分。

想留下可以,反正他們也不知道這地方能堅持多久,只要將來變流民的時候,別後悔就行。

就這樣,在幾方的預設下,趙福祥他們這一波難民不僅成功的留了下來,每個人還都領了憑證。

甚至辦理單獨的戶籍戶主的男人們,還能額外得到上哇村一塊一畝半的宅基地用來建房生存。

至於為什麼會給一畝半的宅基地用來建房,其一是因為當時周圍的空地確實多,漫山遍野除了地就是地,其二則是沒人認為在當時那種征伐不斷的大環境下,這些兒地能留得住,包括領他們上戶籍的唐里正。

要知道,唐里正最初的心思不過是想招攬這些兒青壯年流民,做兩手準備,能一直生活固然好,如果不能,將來他們逃難時,還可以互相之間有個照應,減少獨自上路的危險性。

但誰成想,陰差陽錯。

接下來的幾十年,哪怕當時他們所在的朝廷都被滅了,他們這裡都沒有再次打起來。

對他們來說,就只是單純的換了個縣令,然後換一個朝廷繼續交稅生活而已。

依託於周圍的地勢變化,他們早先兒得到的地不僅被留住了,還發展的越來越好,簡直就是一波肥的典型案例。

也是運氣夠好。

而且按照當時朝廷的律法,唐里正按照人口數,還分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旱田和水田,以及周圍眾多不用的山坡林地,沒少分一點。

趙福祥兄弟四人,都是壯年男子,當時在縣衙的時候,就直接辦理了四個單獨戶籍出來,倒省了之後過來續辦的麻煩。

零零整整的弄完,兄弟四人帶出來的銀錢也都花了七七八八,餘下的銀錢,四人均分,便置辦房屋和娶媳婦。

上哇村的平地夠多,所以,在一人分了一畝半的宅基地之後,他們甚至一人還分到了五畝水田和八畝旱地,山坡林地要多些兒,一人十五畝左右,這是因為山坡林地種不了莊稼,家裡平日燒火用的木料都是自自家山坡林地的產出。

至此之後,趙福祥兄弟四人和逃難過來的同族人都安心住在了上哇村的西南角。

而趙福祥則相中了他們院子後面的小山包,因為帶上小山包,他能劃到的宅基地面積會多三分。

所以在村裡的唐里正帶著人過來圈地的時候,趙福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最邊緣的地方,這麼過年下來,趙福祥也奮鬥出了如今的這麼一片家業。

和他們相對的西北角那邊也是逃難過來的人家,不過那些兒人家姓氏雜亂,屬於單跑的散戶,半道上加入其中的較多,當初的唐里正也是見他們老實,而且,單單留下一撥人也不利於村子穩定,認真思索了一番,唐里正便將那些兒人安排在了西北面。

而村裡的東北角則是原來就住在這裡的那幾戶人家的地盤,那裡也是整個上哇村土地最富裕肥沃的地方,村裡的里正,基本都是從從東北角出來的。

最後的東南角,原本是沒人住的,後來因為上哇村發展的越來越好,人口越來越多,有些兒家裡兄弟多,分了家的人家便拿出銀錢從里正手裡買了新的宅基地。

這些兒新買的宅基地便全都分到了東南角,所以住在那裡基本都是村裡這些年分出去的小年輕,姓氏之間雜的很,姓什麼都有,也是村裡最亂糟糟的地方,李氏並不怎麼喜歡那裡,平常都不怎麼去。

……

太陽照在身後,將李氏的影子被拉的長長的。

李氏心裡美的很,每次走在這條寬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