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圖書館

吃完午飯,楊子建沒有午睡,又在加緊寫作,疾筆如飛,文思泉湧,落筆成章,越寫越順,到了下午第一節課前,又寫了一組散文詩《放學風景線》,一篇思鄉的抒情文《南墉古巷》,和一篇生活小品《恐怖的吉他》,總共三千多字,準備分別投給青年報、電視報和晚報。

《放學風景線》是一組懷念南劍一中校園生活的散文詩。

寫南劍一中的目的,是投學校老師所好,為已正名。詩中並沒有讚美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成績如何出色,而是把南劍一中的生活和校園景點風光,融入學生的矛盾複雜的情感之中,賦予它更深的人文思考。

散文詩介於詩與散文之間,很考驗技巧,這組散文詩文字上有些辭藻堆砌,但主旨明確,感情真摯,文字優美。他花了一些時間,把過於深厚的感情、複雜的句子和生僻的辭語進行了刪改,但內容沒變,透過優美的句子,把校園風光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還能表達現代高中生那對待學習那複雜難明的情緒。

是的,高中生,真的喜歡呆在牢籠裡學習嗎?他們不向往自由嗎?為了高考,他們要把三年的青春倒進磨盤裡,磨啊磨,磨成機械的衝鋒和麻木的吶喊。

《南塘古巷》寫的是家鄉古鎮的巷弄,高高長草的馬頭牆,幽深的巷道,威嚴的門樓,屋簷垂著雨滴,青石和鵝卵石地面,幽深的古井,顯得非常優美詩意。但實際上楊子建一點都不喜歡,因為巷子裡衛生太差,水溝經常堵塞,一進去就聞到一股可怕的惡臭。

《恐怖的吉他》是真人真實,寫的是鄰居有個青年為了泡妞,成天自學吉他,彈得難聽,干擾了大家的生活,結果鬧出一大串笑話,七百多字,內容文字樸實簡潔。

下午第一節課是微機課,也就是電腦課。九一年的電腦是非常悲催的,學校用的還是八十年代的產品,十幾臺蘋果電腦像******黑白電視,一體機,4m記憶體。在整潔安靜的電腦室內,老師只教如何輸入編碼,輸出一個簡單的圖片,連五筆都不教。

楊子建當然不會浪費時間,在老師前面露下臉後,就偷偷從後門溜出微機室,從五樓跑到一樓,進圖書館,找個沒人的角落繼續寫作。

這次準備投稿《閩省日報》,因此寫了一篇兩千字的散文《虎川觀日出》。

楊子建喜歡模仿成功者,散文風格多變,青年時模仿賈平凹和沈從文,因此文字清鮮、質樸、真摯,中年文而優則仕,在市文聯工作,以文為生,就少了文學那份純粹的熱愛和追求,寫了大量應景文章,用華麗辭藻來灌水,這篇《虎川觀日出》原本灌了五千字,但勝在立意雋永,有許多優美富有創意的句子,大刀闊斧砍了三千字後,反而有種經典的味道出來,好像從原石中開採出美玉一般,令自己眼前一亮。

他發現,二次創作,有助於提升自己的筆力和境界,漸漸的有種返樸歸真的感覺。

他又發現,光憑記憶,許多文史資料會有出入,比如虎川風景區那座“虎川書院”,始建年代在宋朝,但具體年代就忘了,而且大儒朱熹、楊時等人都曾經在這裡講過學,為書院題過詞,但那些古文的題詞和楹聯他也全模糊了。

於是,他試著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尋遍古代府志書籍。

圖書館可以外借的書,九成都是老書,很大一部還是校友捐贈和市圖書館淘汰的,五花八門,如同一箇舊書店,什麼書都有,除了一些教科書,還有瓊瑤、金庸的港臺通俗小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民國文學書籍,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魯迅等等,當然,最多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書籍。

就在這堆舊書中,楊子建奇蹟般地找到了破舊的順治版《南劍府志》,另外,他在一個角落裡還找到一本《南塘鎮志》,鎮志還是十六開的鉛印本,八十年代由鎮文化站編印,這可是難得的史料,他曾經靠研究這本《南塘鎮志》的歷史風物,寫出幾十編的家鄉文化散文,後來被禮聘為南塘古鎮的儒家旅遊開發顧問。

這兩本書就市文化館送的。

楊子建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兩本破書,在管理員老師那裡辦了借書手續,這借書證早在開學沒幾天就已經辦好了。

值班的管理員老師心裡有些怪異,畢竟來借書的,要麼借武俠言情為了消遣,要麼借詩歌散文為了興趣,很少有人對本地歷史這麼著迷。

她還特意看了一下學生名字:楊子建。嗯,記住了。

下課鈴聲響了,楊子建伸了下懶腰,離開圖書館回教室。

第二節是英語課,英語老師羊君是海龜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