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備受冷落,等級分明
瞳火大約二十七八,眼睛凸出,異常明亮,他直接伸出手和楊子建緊緊相握道:“你就是楊子建,我們可是神交已久了!有志不在年高,少年當自強。你寫的文化散文非常精彩,幫助僑報擴大了在海外的影響力!”
楊子建握緊他的手道:“是我該謝您,已經有一位臺胞和南塘鎮聯絡,要捐建一座電影院。”
瞳火哈哈笑道:“什麼捐建電影院,人家是為了信仰,要保住媽祖的廟宇,不得不給南塘人蓋個新電影院,讓天后宮空出來放上神像。”
楊子建只好跟著乾笑。
瞳火又道:“你在日報、青年報已經開了專欄,不過,我看你的作品一直非常穩定,如果你需要一個面對海外的小平臺,可以在我這裡開個專欄。”
崔老師連忙反對道:“楊子建還是高中生,開三個專欄,恐怕會影響他的學習。”
瞳火解釋道:“僑報發行量非常低,現在不到一千份,與其它報刊幾乎沒有重疊,因此,子建可以把投到南劍市外的作品,放在僑報再發表一次,我這裡對一稿多投並不計較。從某種意義上,僑報相當於一個橋樑,可以把子建的散文推薦到海外。像這一次,寶島的《聯合文學》就轉載了楊子建的《天后宮與電影院》和《臨水宮遐想》兩篇,僑報也算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楊子建連忙回應道:“我願意,非常感謝!”
至於專欄名稱,瞳火還沒想好,楊子建更是隨便了。
之後,崔老師又把楊子建介紹了晚報、建材報、電視報、環境報、稅務報等十幾個編輯,楊子建恭恭敬敬地寒暄道謝,並把他們的辦公室電話、尋呼機和家庭電話給認真地抄錄下來。
這些編輯大多對楊子建只是禮貌性的熱情,畢竟楊子建也就是在市裡有些名氣,後起之秀,沒什麼後臺,還得看他們的臉色。
但也有編輯非常傲慢,特別是晚報的副刊編輯昌晟,三十歲的眼鏡男,高高在上,非常冷傲地對楊子建的作品進行挑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認為他的作品與時代脫節,離生活太遠,完全沒有前途,特別對傳統儒學不屑一顧。
偏偏楊子建是小子輩,還不能反駁,只有忍氣吞生。
崔老師倒是和昌晟聊得非常投機,大概他們都是現代主義詩人的緣故吧。
之後,楊子建又接受了稅務報、電視報兩個編輯的冷言冷語。忍受完後,他就把所有編輯熟悉了一遍,完成了今天的任務,立即離開這個小報編輯圈子。
時間早就過了兩點,但主席臺上仍空無一人,會議室前後掛著“歡迎省文聯領導蒞臨南劍市採風指導”、“慶祝金秋尋根文學座談會勝利召開”之類的橫幅,形式上非常傲慢,等級森嚴。
市文聯主席、副主席、協作主席、副主席們,以及主要編輯代表、作家代表仍在內部招待室喝茶交流。楊子建沒見到日報的言叢和簫鼓,以及青年報的楚女,大概這兩家報紙份量大,後臺硬,編輯專業,地位高人一等,可以留在內部招待室與省裡的名家進行近距離交流、指導,“開開小灶”之類吧!
其它的小報編輯、二流作家代表只能在外面等待,現場連個倒茶的服務員都沒有。
馬秋遠當然不在大會議室,根據藍雪的“情報”,他已經被賈桂爺爺當成重要苗子培養了。說起來,賈桂一生就是以兒童散文和散文詩出名的,馬秋遠善長描寫自然和市井的兒童情趣,比較合他胃口,提攜一下“接班人”也無可厚非。
只是讓楊子建有些尷尬。
在場眾人都知道,南劍市少年作家代表有兩個,現在一個被放在內部招待室親切接見,另一個放在會議室苦苦等待,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楊子建在文學道路上,遭遇首次冷落了。
環視四周,豪華的會議室裡已經有五十多人了。
因為會議還沒開始,作家、編輯們分成了十幾個圈子,五六個花甲老作家湊在一堆閒聊,六七個中年作家也在一堆討論問題,青年作家就比較積極主動熱情,他們包圍在熟悉的編輯面前說好話,套近乎,也湊了七八堆人。
不過,有幾個人比較特殊,比如瞳火,幾乎是一個人坐在右角落裡看一本城市經濟學的書籍,不喜歡或者是不屑於和別人交流。另外幾個是家,因為很少在市內發表作品,也比較孤立。
楊子建轉了一圈,只好又回到崔老師身邊,聽他們談詩歌。
大概2點20分,四五名服務員才出現,開始在桌子上擺放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