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朝自去年初秋南征伐陳,隨後更是傾盡國力在冬季北伐,截至此時方才將北方突厥剿滅。是年,又在嶺南、劍南、交趾方向廣拓國土,我大隋軍隊數十萬至今尚在驃國、真那等南方諸國叢林中與叢林土著武裝交戰。另,陳國、北方突厥、室韋以及剛拿下的契丹四地地域廣闊且剛歸附我朝,臣以為此時當以安撫百姓、恢復民生為重,不宜加重百姓負擔。故臣覺得陛下今日所議的興建鐵路一事牽涉面廣太過勞民,當暫緩進行不宜過急。”
“呵呵!原來玄成先生所慮竟為此事。”楊二聽了魏徵進諫之言後,不禁冷笑兩聲又頗覺無語,這就代溝,長達1400年的代溝!不過也是初次聽到與滿朝文武截然不同之音,倒也不惱。看來魏徵不持反調便不是傳說中的“錚臣”魏徵了。
“世兄,益州刺史柴紹來了,見是不見?”正在楊二準備與魏徵來一場論戰時,仲堅又再次來到楊二身前報道。聽得柴紹來了,楊二頓時又驚又喜忙讓仲堅快請書房外的柴紹進來說話。
“陛下,臣柴紹治理益州已滿一年,特回京述職。哦~玄成先生也在。”柴紹先是與楊二君臣見禮畢後,又對魏徵拱手一禮。魏徵沒有說話,只是趕緊拱手回禮著。
“嗣昌,好久沒見了。這裡是朕的書房,一切可隨意,快坐,玄成也坐。”
“陛下,嗣昌兄遠道而來,必有益州要事稟報,臣便告退了。”魏徵見自己進諫一事被突然到訪的柴紹打斷,只恐自己在此不便只得起身拱手告退。
“不~玄成先生不必急著回去,可陪朕一道聽聽嗣昌帶給朕的蜀中見聞,也好為朕參謀一二。”楊二忙挽留著魏徵道。
“既如此,臣便聽一聽了。”魏徵原本就不想在沒有結果時離去,見楊二主動相留,便順勢應了下來。
“嗣昌,快說說看這一年在蜀中的情況。”
“呵呵!陛下,益州氣候適中冬暖夏涼,加之蜀中才俊頗多,一年來臣這個益州刺史倒也做的逍遙自在。現在蜀中土地政策貫徹的極好,又不斷有遺民遷入,新開懇土地眾多,明日上朝時,臣在將各項具體數字告與陛下及各部閣相。總之,今秋可以預見將是一個大豐收的年成。還有,益州各族百姓相處也十分融洽。原大山中的蠻族都已陸續下山,生活生產習慣也逐漸被益州漢民百姓同化。不過,絕大部分蠻族百姓不事生產,現在還需我益州官府撥付一定數額的糧食作為補貼。此現狀最少還需數年才能改善。”
“嗯~看來益州的發展趨勢是非常不錯的。對了嗣昌,方才朕正在和玄成先生說起劍南、嶺南用兵一事。此路用兵從蜀中發動,後勤輜重也主要由你嗣昌負責確保,不知此項上負擔重麼?”
“陛下,其實此番我蜀中第12軍司馬超部及動用的原蜀中芮大年部共計人馬為15萬並不多,糧草軍械也能確保供應,南中、劍南、嶺南等地蠻族土著倒是不難對付。只是,道路條件極差,我出征大軍征服這些蠻荒之地的大量時間便是耗在路上和等待後面的輜重物資上。越是向南便越是少路甚至無路,我大軍恁是邊開路修橋邊向南挺進著。陛下,臣冒昧問一句,那極為偏避的驃國、真那等地真如此重要麼?據說,那裡都是未開化之地,叢林眾多,可供耕種的土地極少。山林中的百姓以食野果和捕獵為生,一個個又黑又瘦的,不似人樣倒像猴子。”
“呵呵呵呵~”楊二和魏徵聽了不由笑了起來。
“是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那裡的人長的黑,是因為日頭毒,不似我朝中原地區一年分作四季,那裡只有春夏兩季,特別夏季很長,日照充足,膚色便容易被日頭曬黑;至於瘦小麼~朕只能說那是人種問題,那山中的土著人種原本就是瘦小模樣比不上我中原漢族人種優異。對了,說到道路艱難,嗣昌這一年可在蜀中作了改善?”
“陛下,出蜀道路臣也只是略微翻修了幾處棧道,倒是為了蜀中商貿流通新近開通了幾條道路,一是拓寬了成都通往夷陵的道路,這樣便極為方便了荊襄方向入川的商旅,臣此次回京便走的這條大道,雖繞了些但好走的多;二是託寬了成都到嘉州再到南中牂牁的官道,此道主要為確保徵南大軍糧道;三是託寬了成都經閬中到巴中的這條古道。因受益州人口所限,民壯勞力不足,臣只得先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重整了這幾條益州主要大道。倒是經陛下一年前在蜀中對臣的提醒,臣重點抓了益州水路通網這塊。現在江陵的商船已能到成都、嘉州、巴中等地了。我蜀中物資也能經水路通往長江下游了。益州封閉現狀已經有了較大改觀,不在那麼封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