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奴漢軍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之後,才抵近到了關城之下,並且在刀牌手的掩護之下,開始效仿刑天軍,列陣舉起了手中的三眼銃和鳥銃,朝著城上打來。
而城上明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手中同樣也有這些火器,不少明軍兵卒,便據守在城牆上面,從城垛的垛口和箭孔中,用他們的火器還擊,雙方便在城牆上下,開始了一場對射,鳥銃的精度在這個時候已經是比較準確了,幾乎每一刻之中,雙方都有兵將中彈撲到在地,而且中彈者多為胸部以上的位置,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胸口之上包括腦袋只要捱上一顆銃彈,便基本上等於小命報銷。
哪怕是三眼銃,在三十步距離之內,威力也已經相當的大了,只要命中,基本上也可以破甲,將人打翻在地,總之這種對射,無疑考量的便是兩軍的勇氣,雙方可以說都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頓時在這一段城牆上下,便血流成河,積屍遍地。
在多爾袞的死令之下,建奴的漢軍們不敢不賣命向前,而且在建奴韃子眼中,這些漢軍的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反正漢人多的是,死的再多,他們只要能攻入關中,便能再抓來更多的漢人給他們賣命,所以多爾袞派漢軍攻城,是不會考慮他們傷亡有多大的。
而且他們的兵力也遠超過守軍很多,一批被打垮,便再壓上一批,如此反覆之下,守軍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多爾袞之所以這麼不計代價的發動這樣高強度的猛攻,也實在是被形勢所逼,明軍守軍的抵抗之頑強程度,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之外,吳襄能這麼死守山海關,肯定是已經決定了要投靠大中軍,如果讓大中軍趕到這裡的話,多爾袞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他不敢想象如果大中軍也登上城牆御守的話,他們建奴一方要死多少人,才能攻破這座雄關。
所以他不敢怠慢,只能不計代價的派兵對這一帶的關城發動強攻,想要爭取在刑天軍趕來接防之前,先打垮這些明軍守軍,取得地利上的優勢,然後再以兵力上的優勢,一舉將關內那支刑天軍的人馬打垮,先於刑天軍一步,橫掃關內的燕雲之地。
在對於整個建奴未來方面,雖然多爾袞和皇太極之間有矛盾,但是在這一點考慮上,多爾袞卻還是和皇太極有著高度的統一,而且眼下皇太極是大清皇帝,就如同隨時懸在他和阿濟格和多鐸他們三兄弟頭上的一把利刃一般,他不得不聽從皇太極的吩咐,皇太極在令他先行攻打山海關的時候,說的明白,吳襄投降的話最好,如果吳襄不肯投降的話,那麼不管死多少人,他都必須要拿下山海關,為後續的大清軍打通這一條重要的入關通道。
故此多爾袞親臨關下,在進攻兵馬的後面親自坐鎮,不斷的調派兵力投入戰場,對幾處關門都發動了兇猛異常的猛攻。
其實他很清楚,雖然火力上他們建奴一方有優勢,兵力上也有優勢,但是這一次強攻他們的準備並不充分,攻堅所需的重型的器械,他們根本沒有來得及打造出多少,而眼下他們攻城只能使用一些輕型的鉤梯長梯之類的東西,如果想要攻破關牆的話,他唯有拿人命去填,用兵力的優勢來壓垮這一帶的大明守軍。
所以他的心腸這會兒硬了下來,一個半時辰下來,他便連續斬了幾個潰敗下來的漢軍旗之中的牛錄章京,甚至還殺了一個三等甲喇章京,以此來逼著這些在他們眼中連豬羊都不如的漢軍們去猛攻各處關隘。
第三十二章 援軍已至
眼看著隨著大批的漢軍甚至於部分女真兵都投入戰場之後,雙方兵力懸殊之下,守軍方面便開始出現了混亂,雖然吳襄也不斷的派兵增援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可是依舊無法改變這種局面,守軍方面雖然有著地利上的優勢,但是卻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性,不得不沿著長長的城牆排布兵力,可是攻擊一方卻可以集中兵力,攻打這條防線上的幾個點,故此在建奴軍瘋了一般的猛攻之下,雖然山海關和關北翼城以及東西羅城都沒有被攻破,但是在西羅城西側的幾處關隘之處,情勢卻岌岌可危了起來。
吳襄也沒想到建奴一方這一天會發動這樣猛烈的進攻,他們憑藉著尚不齊備的攻城器具,依託著猛烈的炮火支援,幾乎將可用的兵力一下子都投入到了攻城的戰場上,而且可以說是不計代價的想要攻破他的防線,突入到長城之內。
吳襄很清楚一旦放建奴軍入關之後,結果是什麼,建奴軍可以分兵堵住正在趕往這裡的大中軍,然後以優勢兵力先吃掉他這些明軍兵馬,然後再去對付大中軍一方,而現如今他已經徹底和建奴一方撕破了臉,這一天下來,他下令打死了不少建奴,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