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猛進時,茅臺卻打出平民化的旗子,這看似在儘可能迎合更多的消費群,其實是在自抑身價,結果模糊了茅臺“國酒”的品牌形象。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白酒的高階品牌已不再是“國酒”茅臺一支獨秀了。
而走平民路線的“國酒”茅臺,此時卻在產品滲透戰中更顯得“高成,低不就”。既是“國酒”,就應該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既是“國酒”,就應該是高高在上,霸氣十足的。近年來茅臺在品牌拓展中,先後開發出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中低檔品牌酒,將品牌從高階市場拉到中低端市場;然後,又將品牌轉嫁到啤酒、葡萄酒等毫無價值匹配度的產品上,捨棄其高盈利區不要,非要往價格戰裡“扎堆”。
試想一下,茅臺能擁有那麼高的榮譽,吸引那麼大的消費群,不就是因為其高檔神秘的形象嗎。如今打出平民化的旗幟,其實是自貶身價,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會挫傷茅臺原有消費者的忠誠度。“總統用的筆”派克也曾走“平民化道路”——推出幾元錢的低檔貨,其代價是低端市場不見起色,而高階市場卻失去了大批忠誠顧客。這樣的教訓難道不值得茅臺深思嗎?
不難看出五糧液正是利用對手的錯誤,透過成功的價格策略,擴張中高階的地盤,提升品牌形象,五糧液的崛起最終使“國酒”茅臺有其名,而無其實。
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傳播力,就沒有影響力
五糧液:傳播創造附加價值
品牌附加值是所有的企業家夢寐以求的。所謂名牌不過是比其他牌子賣得好,賣得久,同時又比其他牌子賣得貴的產品。同樣質地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價格,物有所貴,這就是附加值。
五糧液憑什麼在中國成千上萬種消費品中間,位列消費品品牌價值全國第四位呢?對五糧液這種出身並非顯貴的人家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長時間內保持強量廣告投放,惟有如此,才能保證品牌附加價值不斷升高。
品牌附加值是廣告創造出來的。物有所貴的名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名牌是企業人為創造出來的,尤其是用廣告創造出來的。在產品同質化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企業理念已經過時,優良的質量並不能保證產品的暢銷。只有透過廣告建立的品牌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持久恆效。廣告架起了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菲利浦·科特勒認為,營銷就是發現價值、創造價值、交換價值、滿足價值的過程。
可口可樂有一句名言:“我們賣的是水,顧客買的是廣告。”
正宗、嫡傳、歷史、傳統、厚重、權利、尊貴這些“國酒”以生俱來的聯想點,茅臺在傳播中卻不去堅持和挖掘,最終使得茅臺雖位於“國酒”,卻沒有把自己放在“國酒”的地位。反觀五糧液,在進行產品宣傳,企業宣傳時,由始至終,一直秉承著“新一代成功人士的必飲品”這一中心點來展開,一直堅持不斷地在消費者耳邊說,這是一個融歷史與現代於一體的絕佳飲品,久而久之,這種強勢概念在消費者心中便定格下來,就是在這種看似不經意間,在消費者心中,五糧液已佔了首位!
為了進一步搶奪高階資源,2005年五糧液一掃往日低調的宣傳作風,在傳播上基於重點突破、縱深發展與全面覆蓋的市場佈局原則,實行大廣告、大公關、大網點、同時推進、重點收魚的大戰略,花費巨資在央視、衛視、戶外廣告、網路媒體、樓宇液晶電視、平面雜誌、報紙將立體的傳播、大眾媒體與分眾媒體傳播結合,聯手強勢媒體,形成媒體高壓和強大的五糧神品牌勢能,集中資源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巨大的放量,產生品牌的核聚變,在超高檔白酒領域一路狂奔。
品牌延伸:你的品牌是否陷入延伸陷阱(4)
茅臺敗走麥城:定位失誤,傳播負運動
對於一個企業,尤其是一個家大業大的企業,大概沒有哪個問題比搞清楚“我是誰?想幹什麼?”更重要了。如果沒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難免使自己陷入決策的誤區,並且容易導致做許多無用功。從茅臺的經營策略中,可發現茅臺的品牌定位比較模糊。
在茅臺的廣告中,看到的是——茅臺酒是保健酒,是健康酒,是科技酒,是人文酒,是綠色產品等似是而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概念。有問題嗎?對於廣告本身來說,好像沒有。但又似乎不對,是哪裡出了問題?問題就出在廣告傳播定位不清,叫賣式的廣告傳播顛覆了“國酒”形象。
“國酒茅臺,喝出健康來”,一向低調的茅臺近幾年開始在媒體大作廣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