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可以啊,我現在的工資也不低,足夠你上大學的學費了。”
一直以來,方洛就從來沒聽過父母對自己說過什麼太煽情的話,或者動情的承諾,在印象裡,他們只是默默地給予自己想要的一切,即便是任性的選擇,他們也會給予最大的支援,就因為自己是他們的兒子。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就像當初方洛勸老媽放棄穩定的工作下海經商,為的就是希望生活條件提高起來,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老媽開這個服裝店,心裡裝得最多的確實自己的未來。
“爸,謝謝你,還有老媽。”
這一句感謝,有生之年還可以說很多次,但是方洛卻不想第一次它拖得太久,拖到或許有一天想說說不出口的那一天。
81 希望的田野
第十五次市委常委會議以全票透過了《關於全面提高西鄰市交通運輸能力的若干建議》,這次的《建議》特別針對偏遠縣份的交通難,運輸難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為確保地方經濟取得質的飛躍,全市各有關單位部門都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會議精神,將改善交通運輸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週末的車站人比較多,方洛和方大勇在售票視窗買票的時候得知花山到西鄰這一段路正在進行擴建,已經開始封路,因此回花山需要繞路走,時間比以往要多出半個小時。
坐在有些顛簸的車上,方大勇感慨道:“沒想到過了十幾年,終於要修路了,真是不容易啊。”
“爸,這路修好了,以後我們就常回花山。”
方大勇望著窗外路邊被粉塵鋪滿的桉樹,有些釋然地說:“是啊,路修好了,這距離就近了,也不像原來那樣總覺得回家難。”
印象裡,西鄰改善落後的交通問題直到2oo2年的日韓世界盃開戰之後才開始提上議程,方洛沒想到這麼快就開始著手解決。
再聯想到白人街掃黑行動提前一年進行,方洛知道,西鄰這個小世界已經開始慢慢偏移原來記憶裡的路線。
由於事先並沒有打電話通知,因此方洛和方大勇到達花山汽車站的時候,方大磊並沒有開著他那輛桑塔納2ooo來接人。
坐上三輪車,方大勇父子兩人直奔城南老街。
隨著經濟改革日漸加深,花山縣城最初規劃的經濟開區已經初具規模,引進的幾家企業都開始投產運營,周邊的配套設施也漸漸完善,現代化氣息開始嶄露頭角,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的景象。
相比較這些,城南的花山老城則顯得越來越與眾不同,青磚石瓦,石板路,載著大榕樹的四方院子,老井,吱呀作響的水車,過年的燈籠仍掛在門口,硃紅的對聯幾經風雨,依然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