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現在最大的阻礙便在爻山,而不是祁嶺。”巴圖爾皺眉,“爻山作為制高點,橫穿祁嶺山谷,爻山以北,炎軍很難窺視,即使炎軍要探查,也很容易被我軍發現。所以我軍在祁嶺的一切動向,不足為慮。現在,難正難在爻山,爻山地表疏鬆,陡峭險峻,我軍不可能攀爬山峰而過,只能選擇繞路而行。我現在猶豫的,正是該自西還是自東。”

巴圖爾此言一出,現場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毫無疑問,這是這場戰略部署中最關鍵的問題所在。

“我先說自西而行。爻山西側山腳,距祁嶺山谷遠,卻離炎軍大營近。走爻山西線,進入瀧西后將面臨爻山與天山相距的平地地區,地勢開闊平坦,適宜大規模作戰,特別是戰車兵的優勢,可以在此處發揮到最大。”

“若是能發揮戰車兵的優勢,那自然最好。”烏塔斯眸中有亮光一閃,“天山一帶,山地溝壑縱橫,少有開闊平坦地形,因此,據說這一次炎軍主將在天山的調兵以步兵和騎兵為主,戰車兵僅輔之,而我們若是能提前做好戰車兵部署,再將戰場引入此處,那麼縱然炎軍的步兵和騎兵再強,也難有勝算。”

“不錯。”巴圖爾點頭,卻繼續說道:“但這只是優勢,西線的劣勢也很明顯。由於西線路程更長,所以我軍需要耗費更大的精力抵達戰場。而對於炎軍來說,卻佔據了主場優勢,因為從炎軍大營奔赴而來只需一段很近的距離。距離所影響的,一方面是兩軍交匯時各自的戰力,但更重要的,是援軍和補給。我軍不可能一次性出動所有兵力奔赴前線,因為至少要留下足夠實力的兵力駐守大營。而戰場上,能發揮戰車兵優勢擊退炎軍自然最好,但若是一旦處於下風,增派援軍很難及時抵達。反觀炎軍,可以說援兵隨叫隨到,即使我們真的出動了大規模戰車兵,炎軍若是破釜沉舟出動所有兵力拼死一戰,也未必不能逆轉戰局。”

“十五年前,炎軍在碎石關的死戰,至今歷歷在目。”一位年長的長老嘆息了一聲。當年,他曾參與碎石關戰役,他知道,奮勇的炎軍是什麼樣子。所以他很能理解巴圖爾在這方面的顧慮。

“那東線的優勢和劣勢又是什麼?”聽完西線的基本情況後,很多人將目光定在了東線上。

“自東而行,最大的優勢是路程短,只需半天,便可從爻山口進入瀧西。”巴圖爾的聲音渾厚有力,“此外,這一條路非常通順,能夠保證我方援軍和補給都能及時趕到,而炎軍反而要經過瀧西以東的一片丘陵地區才能到達。所以在路程和援兵補給上,東線與西線正將敵我雙方的局面逆轉過來。”

“那麼,不利的因素是……”很顯然,凡事有兩面,否則現在也無須討論和爭議究竟要走哪條線路,便可以直接部署下去了。

“不利因素,是這一條線路沒有任何平地可以作為戰場。”巴圖爾頓了頓,接著道:“瀧西以東,山地丘陵綿延數十里,以南,則多溝壑沼澤。西部關口密集,定然早已被炎軍派以重兵把守,不可硬闖。”

“貿然自東而進,險。”達烏德雖與巴圖爾心有嫌隙,但關乎國家戰局,他此時只能先放下個人恩怨,大局為重。“出了爻山口東進入關,很有可能把自己封鎖進周圍閉塞的環境中。我不建議走東線,地理位置不利。”

巴圖爾點頭。他之前權衡西線與東線的時候,也是偏向西線戰路,理由和達烏德相同,東線難打,這是鐵定的事實。

烏塔斯也點點頭。兩害相權取其輕,東西兩條線路雖各有優劣,但很顯然,東線的風險比西線要大得多。其他王族長老也基本達成一致,認為東線不妥,當走西線。

“所以接下來的安排,步兵自祁嶺河谷地區南下,抵達爻山山口,繼而順爻山西側而行,深入瀧西腹地。與此同時,戰車兵同步準備,大規模在瀧西平原進行安排和部署,對主戰場形成包圍之勢。”

☆、第四十三章 主動出擊

炎國,將軍營帳。

蕭子墨幽深的目光聚焦在地形圖上,目不斜視,沉默不語。一旁的元霜手執茶杯,見他始終未發一言,猶豫了片刻還是打破了沉默:“對於接下來的安排,看來你心裡已經有數。”

“你覺得蠻夷若想攻過來,第一選擇會是什麼?”

元霜眉頭輕皺,“從蠻夷的角度來看,勝算最大的自然是走水路東進,沿碎葉水順流而行,登岸後直接進攻。”元霜客觀陳述實情,而決策向來是蕭子墨的事。

“蠻夷軍隊自碎葉水登岸而來,我軍可趁夜埋伏於岸口,這並非難事。更何況,如今正是碎葉水的春季開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