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俯身在第一匹馬背上的人臉龐越來越清晰,他二十五六歲年紀,中等身材,二目有神,他叫白子明,原名白學光,山東博興人,1934年在山東濟南鄉村師範讀書時入黨,曾擔任*濟南市委書記,1937,11月上旬,*魯西南工委成立,白子明任書記,領導濟寧、金鄉、魚臺、單縣、曹縣、菏澤、鄆城、定陶、城武、鉅野等縣的黨組織。如今,白子明已經是*蘇魯豫區黨委書記。

在白子明身後並駕齊驅的是“金錢豹”和紅鬃馬,跨“金錢豹”的人雙手穩操馬韁,黑黝黠的臉上露著絡腮鬍茬,顯得渾厚而質樸,他是區黨委組織部長郝中士。騎紅鬃馬的是個二十剛出頭的青年,衣帽整潔,風度瀟灑,白淨面皮,一雙明眸深邃如潭,精明秀氣,他是區黨委《團結報》的副社長兼主編魏欽公。緊隨他們身後的是警衛戰士,一身灰色軍裝,身背大刀,斜插短棺,顯得英姿颯爽,威風凜凜。

白子明一行是前往湖邊地委駐地谷亭鎮參加蘇魯豫區委軍政大會的。

晨霧消盡,天色大亮,他們立即揚鞭催馬,又加快了行軍速度。騰空如飛的戰馬,忽兒捲起一陣旋風,忽兒劃出一道閃電,隨著蕩起的煙塵,千溝萬壑,一掠而過,村村鎮鎮,迎面撲來。遼闊的原野上,穀子正甩著狼尾巴,棉花正搖著大鈴鐺, ……村莊裡兒童團正站崗放哨,民兵在刺殺習武,《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歌聲此起彼伏。“抗戰必勝,還我河山”、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巨幅牆標舉目可見……

金秋碩果,燻人欲醉,戰地畫卷,叫人情牽魂依。然而,出征的戰士卻無心觀賞這美好的圖景,只有魏欽公無法抑制心頭蕩起的激情,不時提鞭昂亂極目四野,象是筍把那閃過的,撲來的統統收進眼底,印入腦海。

魏欽公,山東單縣人。他降生在一個佃戶的家庭裡,在沙窩和鹽鹼灘上摔打滾爬了十幾年,少年時代就下鴻鵠大志,專心治學,長大為民效命。考進縣城中學後,他開始接受進步思想,更認清了官場的*,民族的苦難。一畢業,毅然回到養育他的家鄉,開辦學堂,為窮人子弟敞開了大門。蘆溝橋的炮聲響了,面對日軍步步入侵、祖國山河破碎的局面,他義憤填膺,,肝膽欲裂。就在這時,一批批共產黨的優秀兒女來到了魏灣,廣泛發動群眾,在黃河故道兩岸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建立了蘇魯豫根據地。魏欽公像棵剛剛萌發的春苗,得到共產黨陽光雨露的哺育,茁壯成長起來。他自覺挺身在抗戰的旌旗下,決心為拯救民珠危亡獻出於腔熱血。1936年夏由高文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黨組織派往延安進抗大學習。1938年3月初,*單縣城關區委成立,首任區委書記。1939年2月,*蘇魯豫特委針對當時抗日形勢的需要,根據我黨的方針政策,為廣泛團結各群眾團體和各階層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決定創辦《團結日報》,由他負責並擔任主編,報社設在與張寨相鄰的張花園村張昌學家。從此,他有了用武之地,日日夜夜,勤奮工作,神妙生花之筆,如同戰士的大刀鋼槍,挫敵銳氣,壯我軍威。《團結日報》開始油印,後來搞了一臺印刷機,每期份數由幾百增至幾千。再後來,社址遷到張寨村,報名改為《哨兵》。這張生在長在“小延安”農家院裡的報紙,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透過“啟蒙”良知,有的國民黨匪首率部起義,棄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紳紛紛獻槍獻馬、捐錢捐糧,支援抗日戰爭。

今天,他跟隨首長從區黨委駐地出發,就是要前往湖邊地委駐地谷亭鎮,一是列席軍政委員會議,二是到基層採訪。那裡成立了邊區第一個縣抗日*政權一一魚臺縣*政府,還建起了鼓動抗戰的文藝工作者協會,尤其是婦女工作搞得更出色。他打算把這喜人的抗戰局面,感人的先進事蹟,捕捉到手,撰寫成文,趕在“九。一八”紀念日前見諸報端。想到婦女工作,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婦女部長常俊婷。不知怎的,最近—個時期,她的影子總是在眼前閃現。工作環境一好,那深埋在心田的愛情的種子,又開始萌發出新芽。此刻,工作熱情和愛情的暖流同時在他胸中翻卷,他恨不得立即就飛到谷亭鎮。於是,急忙從四野收回目光,俯身馬背,揚起鞭子,連連揮舞,紅鬃馬忽地越過“金錢豹”,飛馳在隊伍的最前面。

不多時;谷亭鎮已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4、悠揚的歌聲

谷亭鎮緊靠微山湖的西岸,是勾通湖西、湖東的水陸碼頭,當年京抗大運河穿鎮而過,南岸叫運南街,北岸叫運北街。連線這兩條大街的是架在運河上面的石砌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