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齡最小的女“託匪”
王須仁、王鳳鳴等為了把梁興初打成“託匪”,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他們除了逼迫陳籌、孫鶴一等人編造口供外,還用極其毒辣的手段,逼使張令儀承認自己利用女色勾引梁興祚上鉤加入了“託匪組織”。
張令儀,女,山西省汾陽縣人,1921年出生,抗戰時期在汾陽銘義中學讀書,她是在校園不辭而別投身八路軍的。
“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到前線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戰場!”這首歌,是張令儀在山西汾陽的教會學校——銘義中學裡學會的。抗戰爆發後,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有人唱這首歌。這歌聲像一支動員參戰的號角,激盪著張令儀的愛國心。那時,汾陽醫院裡住滿了前線負傷的將士,張令儀和姐姐張令德離開課堂,參加了救治傷員的義務護理。1937年10月,日軍逼近太原,閻錫山的部隊潰不成軍。敗軍到汾陽後,汾陽城處於極度混亂之中。張令儀的父親張錫九和母親劉清香在汾陽城開辦的第一家西藥房“永年西藥房”遭到敗兵打劫,張家不得不關閉藥房。此時,銘義中學被迫遷往黃河邊的稷山縣繼續辦學,姐姐令德因身體有病不能外出,她進入汾陽醫院的護士學校學習,令儀和弟弟則隨著學校南下。姐弟倆乘坐一輛郵政汽車,追趕銘義中學。整整一天,16歲的令儀和13歲的弟弟世傑趴在車窗上不眨眼地往外看,他們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對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這晚,姐弟倆借宿在一個鄉親家裡。“嗒嘀……嗒嗒”,清脆的號音在寒冷的清晨吹響,令儀從未聽過這種號聲,不知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她一骨碌從被窩裡爬起來,搖醒還在睡夢中的弟弟。姐弟倆到外面一看,原來是一隊駐在附近的隊伍正在出早操,他們衣著整齊,行動敏捷,他們就是傳說中打日本最勇敢的八路軍。令儀羨慕極了,她真想跑到隊伍中去,也當一名威武的八路軍。但司機過來催促姐弟倆趕緊吃飯趕路。姐弟倆來到南遷後的銘義中學,同學們三五成群地議論著抗日救亡之事,學校裡到處都能聽到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吼聲。學生們三三兩兩地離校投奔抗日團體,或去敢死隊,或去延安,或去民族革命大學,或去臨汾八路軍學兵隊。自從那天早晨被起床號喚醒,張令儀就再也忘不了那支八路軍隊伍。她未徵求父母的意見,自作主張與同班的兩個同學悄然整理行裝,與學校不辭而別,踏上了抗日的征途。三個學生乘火車直奔臨汾河西帽兒劉村,因為這裡有個名聲在外的八路軍學兵隊,是以*北方局駐晉辦事處的名義開辦的。萬萬沒想到,簡短的談話之後,負責人告訴三個學生,因照顧統一戰線的緣故,學兵隊已停止招生。他動員說:“你們到閻錫山辦的民族革命大學去吧,那裡有不少全國聞名的教授和知名人士講授課程,也有八路軍的教官負責教練,目的都是為了打日本。”“不去,我們堅決不去。”張令儀堅決抗議。她的家就是閻錫山的隊伍打劫的。“要不,你們到八路軍戰地服務團找丁玲團長吧。”學兵隊負責人推薦。第二天,三個學生就到了八路軍戰地服務團。不一會兒,就見一個胖胖身材、圓臉,穿著橘黃色坎肩的老大姐,和藹可親地出現了,她遺憾地表示:“戰地服務團已滿員,現在不增加人了。”張令儀委屈得直想哭鼻子。老大姐勸道:“為了照顧統一戰線,你們到民大去吧。”三個學生失落地離開了“戰地服務團”。第三天,三個學生又回到劉村,找到八路軍學兵隊。這次接待三個學生的是個操四川口音的人,他是學兵隊的大隊長何萬祥。看到幾個學生娃態度堅定,他笑眯眯地問:“為什麼要參加八路軍學兵隊?將來到前線怕不怕苦?怕不怕死?”“沒有國就沒有家。八路軍抗日最堅決。為了抗日救亡,什麼艱苦也不怕。”三個學生激情滿天地做出回答。何萬祥笑著說:“你們被錄取了。”三個學生娃頓時興奮得熱淚盈眶,笑著跳著跑回旅店拿了各自的行裝,到大隊部報到去了。1937年11月,張令儀被編入臨汾八路軍朱德學兵隊女生隊。1938年畢業後分配至山東省單縣抗日總動員委員會,任第五戰區第二遊擊司令部政治部少先隊指導員。其間積極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教唱革命歌曲。同年夏加入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任歌詠組長。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18歲的張令儀從八路軍學兵隊畢業後,一心要上前線打鬼子。正值“臺兒莊大戰”,她報名到徐州。途經山東單縣時,組織上要求她留在第五戰區司令部政治處,發動群眾參加抗戰,她成了湖西抗日義勇宣傳隊的骨幹。
1939年任*豐縣縣委婦女科長,兼豐縣民眾抗日總動員會婦女部長、湖西區婦救會宣傳部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