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報新聞釋出會上顯示,預計2009 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數將達到萬人左右,基本持平。按現有的人口推算,中國人口的最高出生率將出現在2016 年,中國將誕生一個長達10 年的“嬰兒潮”。“嬰兒潮”最大的問題,就是養育的高成本和這批嬰兒在未來需面對的“殘酷”競爭。

至目前,中國人口學界公認中國有過4 次嬰兒潮。第一次為20世紀50 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抗美援朝後,我國仿效蘇聯鼓勵生育,生孩子多的母親被尊稱為“光榮媽媽”,由此帶來了人口的迅猛增長;第二次為三年困難時期結束到20 世紀70 年代初(1961 ~ 1970 年),

在20 世紀70 年代初降生的孩子的出生證上,除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頭像及最高指示外,還印有一句話:“一個太少,兩個不多,三個正好”;第三次是從20 世紀70 年代末到20 世紀80 年代初,“*”的結束,加上上一輪“嬰兒潮”的餘蔭,使得中國人口再度暴增。而第四次“嬰兒潮”,恰是“80 後”們集中進入生育年齡後的餘波震盪。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批嬰兒是“獨生子女第二代”(獨二代),他們在經濟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不缺錢”。託福於中國經濟的成長,如今28~46 歲的人群,恰是舉世矚目的財富創造者和消費者主力。因獨生子女政策而形成的4 ∶ 2 ∶ 1的家庭結構,使得“獨二代”們一出生便擁有至少兩代人積累所得的可觀財富。

一、孩子,我養不起你!(2)

在經濟領域,如今中國人買什麼都貴,賣什麼都賤,養育寶寶的成本更是高得驚人。洋奶粉和紙尿褲紛紛提價,月嫂工資和幼兒園託費一路走高,房產市場迅猛反彈,提車要排隊甚至加價,都和這輪“嬰兒潮”密切相關。

就孕婦生產費用而言,現在比20 年前漲了100 倍。據一位婦產科專家介紹,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個孩子只要幾元錢,80 年代四五十元,現在已上漲到四五千元。

其實孩子間的競爭,早在孕檢時就存在了。由於排隊的人實在太多,我最終選擇特需。普通門診掛號費只需10 元,而特需掛號費是150 元/ 次(醫療保險是不報銷這項費用的),足足溢價14倍,且據我觀察,兩者服務也沒多少優劣之分,最大的好處只是不用等。其實這也有“理財”的考慮。作為半個金融業人士,我深知時間就是金錢,若按照我和妻子每人月工資1 萬元計算,多請假1 小時,就意味著10 000/20/8=元的開銷,而兩人若多等個小時即總計5 小時計算,排隊的時間成本就是31 元。

“獨二代”不缺錢,而父母們也捨得花錢。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30 年前,我上幼兒園的費用只要3 元;20 年前,我讀小學的學費每學期只要5 元錢;10 年前我上大學,每年學費也不過1 400 元,住宿費400 元,每個月400 元的零用錢在宿舍同學中已經可以算是小康。而如今,即便是幼兒園的孩子,花費也已不菲。2004 年,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曾對上海市徐彙區的746戶家庭做過一項統計,處於托幼期的孩子,每年學雜費的開支平均高達4 600 元,而如今的開支也已水漲船高。更可怕的是,收費越高的幼兒園,越受追捧。條件較好、收費較高的市示範幼兒園,更是被家長們擠破了門,甚至出現了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市示範幼兒園,家長斥資數百萬,買一套幼兒園“學區房”的現象。

生長在“嬰兒潮”中的寶寶,成長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都相對稀缺,要想得到優質的服務,從而保證寶寶的健康、快樂成長,就必須付出高額“溢價”。在明白我必須為孩子付出高“溢價”,才能得到較為優質的服務後,孩子的開銷便扶搖直上,我開始好奇,養大一個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

2004 年,根據中國社科院對上海市徐彙區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父母養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 萬元。而我看到這則訊息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那怎麼夠?

瓜瓜剛滿月時,我算了一筆賬,從幾十元的奶嘴、上百元的嬰兒服,到200 元一聽的奶粉、近千元的嬰兒車,孩子還未滿月我就花了近7 000 元。隨後,瓜瓜每月的開銷基本都在3 000 元左右。根據我的觀察,由於通貨膨脹等原因,目前中產階級養大一個孩子,開銷已遠遠不止49 萬元。

2009 年7 月,上海《新聞晨報》曾對讀者作過一番統計,一個“00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