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的很,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李賢出征高句麗,一方面是為了拓展戰略空間,另一方面確實是為了了斷一樁恩怨。
昔日,管亥可以說是被李賢趕走的。
如今,管亥實力日益壯大,以他的脾‘性’,就算李賢不去找他,他也一定會到青州來找李賢。
如今,李賢已經將青州視若禁臠,怎榮他人窺視,踐踏?
與其等到黃巾來犯,糟踐土地,倒不如將戰場放到高句麗,這樣的話,豈不是一舉兩得?
當然了,跨海出征非同尋常,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全軍覆滅。
元朝攻打日本,多次遇上臺風,後來只得不了了之,這是前車之鑑,李賢當引以為戒。
小說網
。。。
第六百一十九章田地
連敗袁氏、烏桓、鮮卑,冀、幽、並三州已經盡數落入李賢手中,對於他而言,遠征高句麗只是長期目標,穩定北方局勢才是當務之急。
若是北地不穩,北方龐大的人口數目非但不能成為助力,反而有可能成為累贅。
只有讓北地百姓嚐到好處,李賢的統治才能長治久安。
眾所周知,眼下大漢天子雖在,可實際上,天子只是個傀儡,李賢才是大權獨攬之人。
正因為如此,高句麗王子高文龍拜訪李賢的時候方才盡顯諂媚之‘色’,否則的話,區區地方州牧,絕不值得高句麗王子奴顏婢膝。
與徐庶等人商議過後,李賢大致定下了出征高句麗的意向,至於何時出兵,出兵多少,這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反正高句麗也不可能對李賢採取措施。
北方,赤旗兀楊部、白旗夫‘蒙’部實力大增,在太史慈的支援下,兩旗人馬不停徵戰討伐,他們將敵對者擊敗,盡數收為俘虜。
不敵者只得一路遷徙,往西而行。
歸順,或者死亡,這就是草原上自古以來流傳的法則。
有見風使舵之輩望風而逃,他們當即立斷,選擇投靠兩旗人馬,成為附庸,如此以來,倒也省的大軍出塞。
北地局勢漸穩,南方,長江上游,圍繞南陽的歸順權,曹‘操’與捲土重來的張繡、周倉連番大戰,雙方各有勝負。
曹軍無路可退,每戰必奮勇爭先,而張繡一心洗刷前恥,倒也盡心盡力。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張繡、周倉雖然未能奪取南陽郡,卻也破壞了曹‘操’休養生息的打算。
從長遠來看,人多地廣的李賢完全耗得起,而曹‘操’卻沒有持久戰的資本。
坐以待斃可不是明智之選,危急之下,曹‘操’使人南下劉表,懇求荊州出兵!
與此同時,一直未有閒暇的李賢終於騰出功夫來去鄉間走走。
青州沿海,海邊幾百裡的土地都做了鹽場。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從水路貿易興盛以來,沿海人家一改往日貧窮之面目,家家戶戶有餘糧,住新房,成為李賢掌權的受益者。
毫不客氣地說,就算天下人皆反,青州、徐州的百姓也不能謀反,因為他們在李賢治下已經過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拓寬官道、降低稅賦,建立公廁,李賢施行的種種政策改變了百姓的生活,而商品流通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走上經商之路。
不過,李賢一直謹記一點,糧食是根本,是重中之重。
青州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中部多山脈,東南為丘陵,唯有西部和北部才是種植作物的適宜之地。
在水量充沛的黃河兩岸,分佈著密密麻麻的田地。
朐縣,數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自從李賢下令設立海港,整編水軍,海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榮起來。
期間,朐縣城外已經矗立起一座“海上要塞”,戒備森嚴的軍營宛若一隻擇人而噬的巨獸,磨牙籲爪的正對著蔚藍‘色’的海面。
海港建成,淡水灣四周的水域也漸漸熱鬧起來,隨著北方戰事的緊急,不少滿載著貨物的商船在用光了淡水、蔬菜之後也抱著試試看的念頭來到了朐縣港。
這一來二去,往日空曠曠的港灣竟也漸漸有了來往穿梭的大小船隻,另一方面,隨著李賢勢力的進一步擴大,整個冀州已經被他輕而易舉的納入囊中,一些個頭腦‘精’明的世家巨賈結合眼前的形勢,清醒地認識到了孫延壽的手段,在他們看來,李賢的崛起已經在所難免,有了這麼個想法,他們自然竭力配合李賢的一連串舉措,這也使得李賢在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