幷州,即現在的太原及周邊地區,歷來為軍事要衝之地。古語言幷州“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可見其在中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唐初,版圖面積尚小,幷州北方與突厥接壤,西北又是依附於突厥的梁師都的地盤。再加上幷州也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龍興之地,因此,朝廷派駐幷州的鎮守之人,也尤為挑剔。
此時鎮守幷州的,乃是都督李績。
李績今年三十出頭,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軍神李靖並稱。
這個李績,便是隋唐演義中那位瓦崗寨的軍師徐茂公的原型。李績十七歲就參加了翟讓的起義軍,因其善於用兵,翟讓拜其為軍師。李密領瓦崗寨之主後,李績依然是瓦崗寨的頂樑柱。後瓦崗寨分裂,李績與秦瓊、程咬金等將領一起降唐。
李績降唐後,跟隨李世民從平四方,討王世充、敗劉黑闥、徐圓朗,助李孝恭討輔公佑,斬輔公佑首級平定江南。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八年,突厥犯幷州,李淵封李績為幷州行軍總管,領軍與突厥戰於太谷,驅走突厥軍隊。李世民即位後,拜李績為幷州都督,鎮守大唐北疆。
這天,李績像往常一樣,正在太原的幷州都督府衙處理公務。忽然,一名都督府的門卒進堂稟報:“報都督,長安有聖旨到”
李績一驚,剛要問傳旨的使節在何處,卻聽見堂外傳來一陣大笑之聲。“哈哈哈哈懋公老弟,快出來迎接程哥哥。”
李績一下就聽出了這笑聲出自何人。程知節他怎麼來太原了
沒等李績出門迎接,程咬金就腆著大肚子,雙手託著一卷黃綾走進了都督府正堂。
李績一見程咬金手託黃綾,哪裡還不知道他就是傳旨的使節。李績朝那報信的門卒揮了揮手,門卒便退出了正堂。
“程兄手中可是聖旨”李績站起來問程咬金。
程咬金也不直接回答,反而乾咳兩聲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的高呼:“聖旨下,幷州都督李績跪聽聖旨”
李績見程咬金如此,便要依禮下跪聽旨。還未跪下,李績忽然停住,抬頭問程咬金:“程兄,既是宣讀聖旨,難道不用擺香案嗎”
程咬金撓撓頭,有些尷尬了。但他又立刻站直身子,肅然說道:“事出緊急,你就這麼聽吧。”
“臣李績聽旨。”李績只好跪下。
程咬金展開聖旨念道:“制曰:日前,有突呃肯定是突厥,日前有突厥十數人,於長安城作亂那個那個這特涼的是個什麼字呀”
李績一聽程咬如此宣讀聖旨,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個咳咳,後面這個字我認識,是走”程咬金繼續讀旨:“日前有突厥十數人於長安城作亂,弄走朝廷什麼什麼校尉趙雲澤啊呀,算了,不讀了,你自己看旨意吧”
程咬金直接把聖旨塞到了還跪在地上的李績懷中。
李績想罵程咬金幾句,可是他現在還在跪著接旨呢。程咬金這貨一向裝傻充愣,他可以把宣讀聖旨一事視作兒戲,李績卻不能跟他一樣。
於是,李績還是一本正經的唱喏:“臣李績接旨”
李績站起來,展開聖旨仔細讀閱:“制曰:日前有突厥十數人於長安城作亂,擄走朝廷翊麾校尉趙雲澤與遊擊將軍秦茉兒。朕判斷,突厥人回途必經朔方。著幷州都督李績,點派得力軍將於朔方沿途設堵,營救趙雲澤與秦茉兒。朔方乃梁師都之地,卿亦宜密切關注朔方動向。若梁師都出兵助突厥匪寇,卿自可擊之。但,梁師都依附於突厥,突厥又與大唐新盟,不宜擴大戰事。卿只許於唐境戰敵,不可於他境攻城。一切,以趙雲澤、秦茉兒二人安全為要。另,朕遣太子右衛率大將軍程知節助卿,若有疑,自有程知節為卿解惑。欽此”
因為是由李世民直接發出的中旨,所以用詞造句都很直白,李績一看便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程咬金此時已經大大咧咧的坐倒了李績的帥案後面,喧賓奪主的捧著李績的杯子喝起了茶。
李績剛想問問李世民聖旨中所提之事的詳情,抬頭一看程咬金這副架勢,他便滿額頭黑線了。
“程兄,你坐某的位子可以,畢竟你是傳旨的天使。可是,那杯子是某用過的呀”李績埋怨程咬金道。
“沒事,我不嫌你髒”程咬金一副很大度的口吻。
他是夯貨,莫生氣,莫生氣李績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