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以來,大元一直想奪取這座關隘。
一旦得手,既可以固守雁門關,也可以直搗大唐腹地。
因此,大元借這次機會,調動大量軍隊,分三路進發。
木華黎的任務最為關鍵,是奪取幽州。
他的中軍不僅有數萬怯薛軍,哲別、龍象僧,甚至長生不死之神都隨軍行動。
西路軍雖然只有五萬軍隊,但大將博爾忽與木華黎一樣受到鐵木真的重用。
還有傳言,博爾忽很可能成為下一次“十三翼”之一。
畢玄、蒙赤行等大元的高手也隨軍出征。
大軍出發前,博爾忽早已得到情報。
據說雁門關一帶的大唐百姓早已得知風聲,紛紛南逃。
“未戰先怯,敵已膽寒,此戰必勝!”
畢玄被譽為“武尊”,曾是大漠將領之一,因此他對兵法略知一二。
“大將軍,我請求擔任先鋒,率領三千輕騎兵,破南敵城關,獻於大將軍帳前!”
蒙赤行更為直接,他與畢玄雖是大元的供奉,但在軍中自然要聽從博爾忽的指揮。
隨著兩位供奉帶頭,博爾忽帳下的將領和同行的供奉紛紛請纓出戰。
彷彿那阻擋了大元千年的雁門關,即將唾手可得!
博爾忽見眾人鬥志昂揚,也認為此戰必勝無疑。
只是雁門關多年未攻克,對大元來說猶如鯁在喉。
博爾忽不敢輕視,舉起雙手說:
“各位!我知道你們鬥志旺盛,敢於為大元英勇殺敵,這是好事。
只是這場戰役,主要戰場在幽州。
西路軍是佯攻,東路軍只是牽制。
雁門關地勢險峻,無法短時間內攻克。
這樣吧!蒙赤行大人,你與前鋒一起,帶領三千精騎,先去雁門關附近偵查。
查明情況後,我們再做下一步計劃。
”
這樣的部署既不冒進,也不急躁。
從中可以看出,博爾忽確實具備大將之才。
儘管大唐那邊人心惶惶,已有百姓南逃,他仍能保持冷靜。
蒙赤行自然明白這樣的安排沒問題,更何況手中有三千精騎。